议事,让他进军营便是百害而无一利。”
“你们在胡说什么!圣上钦点于监正随军官员,你们是在说圣上的裁决有误?”
张辅和王振一样,在早朝时全程目睹了嘉靖与于冕的“舞台剧”,加上张辅本身也想打仗,且对于冕行善救民的事有所听闻,
多方因素下来,张辅完全不像其他参将一样反感“祸国殃民”的于冕,反而还挺喜欢于冕。
“英国公,那我不去了,省得你们议事也议不痛快事。”
“于监正,早晚咱们也要一起出征,一个军营里的人,怎么可以心存芥蒂呢?”
“晚解决不如早解决,于监正,还是随我们一同进帐议事吧。”
“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和你一起走。”
于冕觉得张辅说的对,早调节矛盾总比晚调节矛盾好,便随着张辅一起进入了主帐议事。
张辅不是为了调节关系才坚持邀请于冕,张辅要借此机会谈谈套于冕的口风。
张辅不是靠战功在朝堂上屹立不倒,张辅本身的心机也在勋贵派系中首屈一指,
数十年来,张辅无时无刻不在揣度圣意、鸡蛋上跳舞。
嘉靖决定派军后,张辅一直在猜测嘉靖为什么派于冕随军。
圣旨上点名的四位主要人员,除了于冕外,分别是目前大明官场三大派系的核心人物。
英国公张辅自己是大明勋贵的首脑,全大明的勋贵没有一个不尊重英国公张辅的;
司礼监王山是王振最喜欢的干儿子、说是阉党派系二把手也不为过;
兵部尚书邝埜除了是清流核心成员外,还是之前最坚定的反战派。
三个大佬齐聚圣旨上,一个不属于任何势力的小透明反而最引张辅深思。
张辅的第一想法是嘉靖要扶持于冕查贪腐案,张辅身为英国公,对北境军镇贪腐之事也有所耳闻,
只不过张辅身为勋贵领袖,难以对贪腐案中的勋贵派系下死手,
嘉靖想要扶持一个没有派系的政治新人,来彻查贪腐案也合情合理。
问题是为什么要扶持于冕?
朝堂上没有派系的官员多了去,为什么嘉靖偏偏扶持于冕,张辅要搞清楚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