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姜译把手里的黑面包往桌子上砸了三下,龟龟,这面包依旧完好无损仿佛在说来个更硬的试试!虽然昨天就已经对这种“食物”非常抗拒,奈何这个时代的一日三餐,面包永远都是主食常客,看着唐纳太太面带微笑带来面包加廉价咖啡,姜译就不由得怀念包子、小笼包、油条的味道。
在“享受”完早餐后,姜译就开始继续着手写稿,继续补完《血字的研究》,姜译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福尔摩斯住址——贝克街221号是否已经存在,于是干脆将住址改成了唐纳太太旅馆自己所在的房间,再稿作的末尾继续加上拜伦的诗。再次检查一切无误后就托唐纳太太将信寄出。
而此时,英国伦敦的法克斯霍尔街的编辑们随意谈论着各种小道消息,一边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从全国各地乃至整个世界报刊分部寄来的信件和新闻,作为伦敦新闻业的中心地带,这个地区长期以来都是英国新闻业的核心地带,许多报纸、杂志和印刷机构都聚集在这里。通讯员们(也就是当时的记者,记者这一词19世纪后期逐渐变得更为普遍,并在20世纪逐渐成为描述新闻工作者的主流术语。)穿梭于各个印刷厂、报纸编辑部和商店之间,交流新闻、购买商品或进行其他商业活动。来往的车辆车水马龙,场面热闹非凡。
商店和咖啡馆的招牌在微风中摇曳,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和车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又生动的画面。位于法克斯霍尔街南侧坐落着《泰晤士报》的总部,约翰·沃尔特刚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惬意地躺在老板椅上。作为《泰晤士报》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沃尔特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出版商和新闻业者,他在1785年创办了泰晤士报,并担任了该报的主编。
“沃尔特先生,我觉得您有必要亲自看一看这封信件。”一位编辑急急忙忙地冲进办公室打扰了沃尔特的惬意时光。也许是太着急了,这位编辑连门都没有敲就进来,这让沃尔特感到一丝不快,他作为新闻界的大鳄,是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礼节,而下属这样冒冒失失的行为让他感到非常不舒服。
“这么慌张干嘛?是法国佬登陆了?说吧,怎么回事!”沃尔特不悦地看着这位编辑。
那编辑迎上了约翰·沃尔特那带着寒意的眸子,冷得打了个寒蝉,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失礼。编辑连忙朝沃尔特道歉道:“沃尔特先生,非常抱歉。但是我这里有一封寄来的稿件,这绝对是这十年所见过最优秀的稿作,而且后面还有一首诗篇,天啊,这优美又有意境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我敢打赌这绝对可以在我们文学专栏的头版!这篇诗绝对会引起轰动!”
沃尔特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这位编辑有些夸张了,要是这篇稿作和诗歌并没有这位编辑说的这么优秀,他绝对会开除这个一点都不稳重的编辑。他希望《泰晤士报》给国民是一个稳重公正有品位的形象!
沃尔特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姜译的稿作,他的目光专注地在稿纸上游移,逐字逐句地阅读着。这些文字仿佛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将他吸引得如此入神,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悬念和谜团的世界中。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每一个情节的安排和逻辑的推理。姜译的笔触犀利而又敏锐,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想要一探究竟。
随着故事的发展,主编的表情逐渐变化,时而是惊讶,时而是愤怒,时而是欣喜,时而是疑惑。他被这些诡谲的情节所迷惑,被这些离奇的案件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危险和挑战的世界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着每一个场景和情节。再回头去看之前的一处处细节都成了后面埋的伏笔。
最终,沃尔特合上了稿纸,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还没有看后面的诗篇,但是光是前面的推理小说就已经让从业多年的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些故事将会成为报纸的一大亮点,吸引无数读者的目光,成为文学界的一大瑰宝。他决定将这些故事尽快刊登在报纸上,与读者分享这份难得的文学珍品,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姜译的非凡魅力。有了这篇稿作,沃尔特对后面的诗篇也有了一丝期待,迫不及待地翻到后面,逐字逐句地阅读着,眼睛渐渐深陷其中,似乎被诗句中的情感和意象吸引住了。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不时停顿,思考着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这些诗句充满了激情和浪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力量,仿佛能够触动人心,唤起内心深处的共鸣。
编辑静静地站在一旁,注视着沃尔特的表情变化,开始他的内心带着一丝不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