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人马俱静,只留下一条漳水,在月色下安静南流。
一座空城,夹杂破烂,荒废数月之久,早已毫无人气,城墙斑驳不堪,青苔藤蔓开始爬墙而附,远处看,显得寂寥阴森。
日复一日,晴朗气清,天公作美,江东水师行进十分顺畅。
“嘎吱……”
“嘎吱……”
樯橹嘎吱作响,桨叶不断翻飞,苍茫的漳水上,由远而近出现一具高高的桅杆,桅杆上站着一个瘦小而又灵活的小伙子,眼睛盯着前方。
当看到前方一座若隐若现的城池之,年轻的瞭手,大声对桅杆下方说道:“报!前方五里,发现城池!”
“报!前方五里,发现城池!”
桅杆下,另一人听到上方声音,同步将瞭情传达
很快,消息传至这条斗舰的甲室。
走舸为斥候,斗舰为先锋,艨艟为主力,大舡为运输,楼船为旗舰。
江东水军独步天下,靠的便是各种船只的有效衔接配合和水军士卒的不畏战,往往是船队详解,便直接操刀肉搏,而且因为水上穿着甲胄极为不便,所以几乎都穿皮甲。
先锋施绩问言,立即向前遥望,果然前方五里处有一座城池若隐若现。
“呼……”施绩口中出了一口闷气,似乎想把两日三夜的疲倦一口吐尽,“终于到了!”
又仔细观察了下漳水四周情况,发现毫无异常,施绩立即对左右道:“发旗语,告诉孙将军,已至西林城外五里许。”
“诺!”左右立即取出红、黄、黑三种令旗,来到甲室之上,对着斗舰的后方船队,开始发出旗语。
“传令!”施绩也不等后方回信,立即道:“放下斥候两艇、游艇三艘,立即前往打探军情!”
“诺!”
很快,两艇斥候和三艘游艇迅速得令,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方奔去。
大约将近一个时辰,斥候所探消息,传至一艘三层楼船主舱之内。
“禀报将军,先锋传信,西林已是空城一座,毫无人烟踪迹,亦未曾发现蜀军踪迹!”亲卫半跪双手作军礼。
“噢?”孙桓端坐,起身向漳水两岸左右看了一翻,只见碧空之下,江水滔滔,两岸水竹密布,左岸再远些似乎有一条道路若隐若现朝枝江方向而去,右岸几乎都是茅草,偶尔有一些小树。
“命施绩再探!”孙桓毫不犹豫,谨慎道:“命施绩登岸,将探子散开五里,务必探查西林城五里内外军情!不得有误!”
“诺!”亲卫迅速传令。
同样得令的施绩也立即命人催动先锋数艘战船,而后寻了水流平缓之处,在距离西林城外二里位置,命先锋五百人马全部下船,开始对西林城和四周进行探查。
半日后,施绩探查完毕,禀报孙桓之后,孙桓这才命大军开始源源不断下船上岸。
而当孙桓最后进城时候,日头已经悄然西坠。
城门处,施绩、薛珝、薛秋三人站成一排躬身迎接。
三人对孙桓这名孙氏将领,心中充满敬畏,一则是此人是孙氏族人,二则是此人却是能征善战。
孙桓,字叔武,孙河第三子。其父孙河本孙氏,过继俞氏,孙策又复其孙姓。孙桓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初擢为武卫都尉。建安二十四年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袭击荆州行动,从讨关羽于华容,招揽关羽余众,得五千人以及大量牛马器械。
黄武元年,年仅二十五岁孙桓,拜安东中郎将。刘备东征之时,孙桓率领八千兵马驻守陆城,扛过刘备数路大军连翻狂攻,终于使得刘备大军止步于陆城之下。陆逊火烧夷陵,击破蜀军。刘备兵败逃走,孙桓率军截击,“斩上夔道,扼要径“,差点生擒刘备。战后孙桓因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
“将军,城内已备妥屋舍,将军可先行休息一番!”施绩见孙桓骑马而来,主动上前问好。
“嗯!”将马鞭递给身边亲卫,孙桓下马,问道:“城内情况如何?可曾有蜀军踪迹?”
“西林乃小城,东西宽四里,南北宽二里,城池沿江而建,西侧是沮水,东侧是漳水!城池便在两水交汇之处,坐断两水去路,阻断临沮前往当阳之路!出此城,往东北行军一百里便是当阳城!南下一百五十里便是枝江城!”施绩躬身解释道:“城内公开三门,分别是西门通往临沮,北门通往当阳,南门链接枝江水,顺水可至枝江!城内百姓皆无,应该是一月曹魏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