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在足利义晴和细川晴元的见证下,若狭武田氏正式晋升幕府相伴众,信重本人也叙任若狭、丹后两国守护,安艺佐东、安北两郡分郡守护,正式获得幕府承认,成为地跨三国的国持大名。
这边仪式刚结束,信重便按照约定,率领香川盛久、熊谷隆直、山本重幸、山县盛信、粟屋胜久及一千军势从松崎城出发,前往山城国与摄津国交界的山崎城。
这座山崎城,因建设在天王山上,又被称为天王山城。此城所在的天王山位于京都盆地西边西山山系的南端,与其东方的男山形成地峡,桂川、宇治川、木津川于此地峡合流为淀川。扼守驻守摄津方向进出山城、京都的要道,此城自南北朝起便被视为战略要地。
而三好利长占据的芥川城,又名芥川山城,初为细川高国所建,桂川原合战后被细川晴元夺取,作为他在摄津国的居城(守护所)。该城建在高达183米的山上,是典型的连郭式山城,东边紧邻带仕山,其余三方则为以摄津峡为名的溪谷所包围,乃是易守难攻之城。
总而言之,细川联军和三好军在摄津、山城的边界进行对峙,且双方的本阵都属于易守难攻的山城,短时间内定是难以决定胜负。
因此,细川晴元才决定采纳信重的建议,通过武力恫吓,逼迫三好利长自动放弃城池,渡海返回阿波。
四月一日,信重率领大军抵达天王山东麓的大山崎町驻扎。听闻武田军前来助阵,先一步抵达的细川氏重臣三好政长、波多野秀忠等皆大喜过望,细川军的士气也更加振奋。
“听闻武田家的这位当主,不久前先是获得了朝廷敕命的右兵卫督,又被公方晋升为相伴众,同时获得朝廷和公方的青睐,还真是奇货可居呢。”丹波国的实际统治者、八上城主波多野秀忠不禁感慨道。
“可不是么,”摄津榎並城主、河内十七箇所代官三好政长赞同道:“此人年纪轻轻便是两国守护、两郡分守护,此番被邀请上洛,看来主公(细川晴元)有心拉拢他啊。”
“拉拢什么的倒是不怕,怕就怕他成为第二个三好伊贺守,羽翼丰满之后,翻脸不认人。”说这话的是木泽长政,此人乃是河内国、山城国上三郡(南山城)守护代,河内饭盛山城、大和信贵山城城主,算得上是细川晴元麾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和三好政长、波多野秀忠不同,木泽长政属于“两属家臣”,他本是畠山家的代官,后转仕细川晴元,不过依旧保留了自己畠山家家臣的身份。因此,也和其他细川氏重臣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他的担心,三好政长和波多野秀忠不以为然:“伊贺守和若狭武卫可不好相比,前者完全是在主公的羽翼下壮大起来的,此刻反咬一口,固然可恶;后者本就是割据一方的大名,此番上洛多半是想搞好和主公的关系,不可能成为细川氏的家臣。倒是左京亮你,我们现在都搞不清,你到底算是细川家的,还是畠山家的?”
木泽长政对这冷不丁地针对感到莫名其妙:“在下既是细川家的,也是畠山家的,这点两位不用明知故问吧。”
“畠山家现在被你搞成这副模样,你这个家臣当的可是不称职呢。”波多野秀忠继续阴阳怪气地说道。
所谓“这副模样”,指的是畠山家在木泽长政的折腾下日渐衰落、终成傀儡、四分五裂一事。
简单说来,就是畠山总州家的畠山义尧死后,木泽长政与当时的河内国守护代游佐长教,拥立了畠山尾州家的畠山植长出任家督。天文三年(1534年),木泽长政与游佐长教流放了畠山稙长,改立其弟畠山长经为家督。两年之后,二人杀死畠山长经,木泽长政迎立总州家的畠山在氏(畠山义尧之子)为主,奉其进入饭盛山城;而游佐长教则拥戴尾州家的畠山政国(畠山植长、长经的弟弟)为主,进驻高屋城。
从此,小小的河内国一分为二,分别被木泽长政、游佐长教实际控制,曾经“三管领”之一的畠山家,彻底沦为了受人摆布的布偶。
因此,三好政长和波多野秀忠言外之意,就是木泽长政你别光说三好利长,你自己本身就不干净,不仅架空了畠山氏,还弑杀了家主,恶劣程度比之三好利长,有过之而无不及。
“畠山家如何,那是本家内部的事情,两位还是关心眼前的事情吧。”木泽长政自知理亏,便不打算跟两人斗嘴,而是试图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三好利长和信重身上。
“听闻这位若狭武卫,准备亲自前往芥川城劝说伊贺守退兵,这胆识确非常人可比。”木泽长政感叹道。
“你这话就有点过于夸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