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达成一致,约定若狭、安艺两武田氏与大内氏修好,但在大内义隆的眼中,两家的地位却是不同的。
与若狭武田氏的关系,固然可以以“结盟”的形式固定下来,但与安艺武田氏则不同,大内义隆认为,如今的安艺武田氏虽说新任当主来自若狭,但归根究底也只是安艺国内的一个大号国人。
其实说“大号”都有点抬举安艺武田氏,要是放在武田元繁时期,倒是可以这么说,但现如今,他只是名义上统治着安艺西部三郡,其中大部分国人已经事实上独立出来了。
正如大内义隆所言,现在的安艺武田氏已经是“政不出银山城”了。这种情况下,大内义隆提出,想与大内氏恢复和睦,自然不同以“结盟”的形式,而是应该以臣属的形式来实现。
对于大内义隆的这一要求,武田元光起初是反对的,毕竟安艺武田氏再怎么衰弱,也是自镰仓时期便在安艺繁衍的名门,且某种意义上说,孕育了现在的若狭武田氏和甲斐武田氏,如果答应臣属于大内义隆,难免让武田氏蒙羞。
可大内义隆却不以为然:
“说了您别介意,我如今好歹也是兼任周防、长门、石见、安艺、丰前、筑前六国守护,而安艺武田氏现在连个分郡守护都不是,有什么资格与本家平起平坐?
况且,如今就连吉田郡山城的毛利右马头都向本家称臣了,安艺武田氏比之如何想必您心里清楚,参照毛利氏行事也不算为难您吧?”
确实,大内义隆这番话虽然刺耳,却是事实。
若狭武田氏尚且身兼两国守护和安艺、但马多个分郡守护,并且是幕府的相伴众,故而勉强有资格和大内氏结盟;
可安艺武田氏算什么,不过是替兼任安艺分郡守护的若狭武田氏治理领地的“郡代”,不论是实力还是役职,与大内氏相比,完全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有什么理由舔着脸要“结盟”?
武田元光思前想后,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还是答应了大内义隆的要求,即安艺武田氏向大内氏称臣,并且效仿毛利氏,将前任家督武田光和的庶子武田小三郎送到大内家为质。
大内义隆对于这一结果还算是比较满意,特别是听到武田家要送来的这名人质,乃是一个年方十六岁的翩翩少年时,眼中顿时放光,不假思索地表示:
“这小三郎您就放心交给我吧,我一定将他培养成跟少辅太郎、又四郎一样的人才,如果可以的话,今年晚些时候,将会给他举行元服仪式,届时我可要担任他的乌帽子亲呢。”
“那就有劳殿下了。”武田元光一听,顿时头皮发麻,可转念一想,倒也没什么:“好么,这算是羊入虎口了。不过也罢,本就是庶子,在家中也不受重视,用他来换取大内介的信任,也算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既然正事商量妥当,武田元光和香川光景便准备宴会后返回安艺。
大内义隆本想着多留两人几日,顺道感受下山口的繁荣的商业和文化氛围,但武田元光担心品川信定先他们一步返回银山城,进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终还是婉拒了大内义隆的好意,次日清晨便动身返回。
当天早上,为表对武田元光的重视,大内义隆特意安排了陶隆房前去送行。
这陶隆房与义重年纪相仿,都是大永元年(1521年)生人,只是比义重小了几个月。
从外表上看,这位已经是周防守护代的年轻家臣,风度翩翩,皮肤白嫩,唇红齿白,一双明眸闪亮动人,着实让人心生喜爱。就连武田元光见到他,心里都不禁啧啧称赞。
临行前,两人免不了一些寒暄,可聊着聊着,竟然说到了义重身上。
“大人久居周防,竟也知道家主之名?”武田元光有些意外地问道,毕竟若狭、周防相隔千里,陶隆房怎会这般关注继位不足两年的义重。
“武卫殿之名早已跨越山海,传到这周防长门了,在下又岂会不知呢。”陶隆房甚为客气地回答道:
“武卫殿继位不过两年,戡平内乱,屡破强敌,使得若狭武田氏达到历代未有之盛。这等英雄人物,自然是如雷贯耳。”
“老夫替家主谢过大人的盛赞。”武田元光笑着回应道,“不过说实话,家主确实是我若狭武田氏之福,老夫也是深感欣慰。”
“想想武卫殿和在下年纪相仿,可他已经是两国守护、幕府相伴众了,而在下……哎,真是云泥之别。”陶隆房不禁叹了一口气。
武田元光不知他说的是客气话还是真情流露,但毕竟两人并不熟悉,出于保险起见,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