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马士英全家也算是不错了,也算一句全家忠烈。他的长子马銮,是南明的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最高指挥官)。他在历史大舞台上最后一次出现,是掩护弘光帝撤退到芜湖。可以确认,马銮成功完成了这一使命,将弘光帝送到了黄得功兵营。《黔诗纪略后编》补编采录马銮诗二十首,并传证曰:“銮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马銮曾隐居于姑熟(今安徽当涂县)直至天下安定,清二年(1663年)后应江宁织造曹玺之聘回到金陵,担任曹玺之子曹寅的启蒙塾师。马銮约生于明万历末,卒于康熙十六年以前,以其南都建言和民族气节为士林所重。
马士英的次子马锡,计六奇《明季南略》曰:“(弘光元年三月)十二乙未,自劾师久无功。请荫内官三人,各锦衣千户世袭。阮大铖荐马锡充总兵,仍莅京营。锡即士英长子,以白衣径仕。”作者计六奇将马锡误作“士英长子”。刘廷锡《广阳杂记》记录了其结局:“马锡,士英子也,为禁军提督。大兵渡江,枭首于市。”
马士英的堂妹夫杨龙友坚持抗清,于1646年被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其全家三十六口人。可是杨龙友因为是马士英的亲戚,也遭到各种诋毁和污蔑。
也就夏完淳父子因为给马士英说了几句公平话,还遭到黄宗羲的恶毒谩骂。到处编造野史,马士英之死明明没有任何疑问,东林党人也承认是“事具国史”,却偏偏加一段“野史”,故意写马士英被俘后,大铖、国安父子投降,暗示马士英也同时投降了,随后清廷发现马士英、阮大铖、国安父子有通敌文书,于是才将已经投降的马士英等人杀害。杀害的地点居然是福建延平城(事实上马士英始终在浙江北部,和福建根本风牛马不相及)。
就是马士英这个贪腐问题……“弘光即位南京,无一善政,用马士英为相,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民间传诵,京中有西江月词一阕云:“弓箭不如私荐,人材怎比钱财。吏兵两部挂招牌,文武官员出卖。四镇按兵不举,东奴西寇齐来。虚传阁部过江淮,天子烧刀醉坏。”歌谣甚多,余但录此,以见时事大都如此。”(《历年记》)
朱媺娖提点道:“我意加百官俸禄,马先生在这方面名声就不好,还请多加注意。”
“臣不敢。”马士英连忙跪下受宠若惊地说道。
“好了马先生,你且回府,无旨不得外出,待我登基以后,自会相召。”朱媺娖说完以后,马士英连连叩首谢恩。
马士英心情非常的好,朱媺娖也因为多了一只黑手套而心情愉悦,用马士英做黑手套,她可一点儿都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