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未世日志 > 第二篇 未知生死

第二篇 未知生死

速是每小时五公里,那么他这趟的行程在顺利的情况下会走七点五公里,如果氧气消耗少,最好也就八公里多一点。其他事情都能够冒险,唯独在氧气上含糊不得,稍有差池,即使是差了两三分钟的时间也足够致命的了。这还是全程顺利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倘若遭遇了白天那种淡绿色的怪物,能全身而退已实属不易,更不必谈什么继续深入的问题了。

氧气总共还有两天多的消耗量,所以他必须每三四个小时回去补给一次,没有什么发现的方向不要再浪费时间,换一个方向继续。如果再算上睡眠和短时间恢复体力,刘彣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在五个小时。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八次外出探索的机会,分别向八个方向。

然而实际上,以人的视野来说,他估计出门四次便足够了,并且他无法保证下一次还有没有这么晴朗的夜晚和这么明亮的月亮,所以白天更是需要加班加点工作的时候。

以上都是他本人的计划,真正决定刘彣是否能存活下去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水,只要找到水源,他便可以用返回舱的制氧机制出更多的氧气。这需要用水来持续不断的补充维持,所以他只求水源能距离返回舱近一些,水上的冰层不要太厚,或者退一步,只要氧气能支撑到的地方有水也行。

电的方面不是最紧要的问题,他所乘坐的返回舱是可回收再用的,搭载了更多的部件就有了更大的体积,整体造型是一个半径三米的半圆球。半圆球底部有反推力喷口和起落架,两侧有用于调整姿势的排气口,顶部装有三具降落伞,更加轻便坚固的材料,以及庞大的缓冲装置。为了运作这台大机器需要更加多的电力,所以在外壳上装着覆盖有一层防高温摩擦镀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虽然说返回舱头朝下落的地,虽然说撞击已经毁坏了三分之二的电池板,如果仅限制于生活使用,还是满足刘彣任由挥霍的。

他一边小心翼翼的行走,一边心里盘算着事情,每当有淅淅嗦嗦的动静都会让他充满警觉。月光、星光、鲸鱼群散发的蓝光倒映在他的面罩之上,眼前是低温之下的荒芜。偶尔有残余的风扫过去,零落的散沙也会乘风而起,加剧了他对这个神秘变化的陌生世界充满的无限好奇。

一切都应该有科学的解释,比如在这般缺氧的情况下,生物依靠什么来生存?比如鲸鱼为什么能发光还能在天上飞?再比如这个低温的地方有没有绿色植物存在。

关于最后一点,刘彣的期望并不怎么高,因为如果有大量的植物生存,那氧含量不该这么低,地面又都是冻土,植物生长起来定然需要极大的毅力。水源又是一大要素,这个荒凉到极点的破地方连一根仙人掌都看不到,现在刘彣都觉得他找到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愿放弃渺茫的希望,虽然他已经认定了自己很可能不在熟悉的地球上了,可头顶那个相似度高到离谱的月亮依旧在给予他小小的期盼。

刘彣看了一眼氧气含量,单个气瓶的存储量还没过绿色区域,指针介于黄绿色交界处,这比他计算过的要好一些。计时器走过了二十五分钟,他估计自己距离返回舱有两公里了。于是他回头,身后的返回舱只有指甲盖的大小,当他准备回过头赶路之时,眼睛被天上正在落下来的一片蓝光所吸引。

蓝光是天上鲸鱼划水抖落下的粉末,由于时间的推移,飘荡在天上的蓝色粉末越来越多,像抛飞出去的荧光液,又像经风力传播的花粉,更像从无穷宇宙投下来的星河。

刘彣感叹其美丽,多想就地架设一台相机记录下来,奈何手中只有一把自制的长板子。蓝色粉末逐渐接近地面,一片星河向下方的生命压来,距离刘彣最近的蓝色只有几米的距离,光芒甚至把他整个人染成了一片蓝。

从如此近的距离上,刘彣才看出来,这蓝色只是一片光,中间没有掺杂一丁点的杂物。可等再近一些,他方才看清蓝光中间是有一个小小的黑点的,应该是光源无疑了。

有人形容宇宙就是一个正在爆炸的烟花,爆炸发出亮光的火药是恒星,那些粉尘颗粒则是无数的行星,宇宙本身的膨胀恰好是烟花爆炸的过程,对人来说拥有恒久寿命的宇宙不过是眨眼间的爆炸罢了。虽然听起来很扯,却足够突显出人类自身的渺小,相较于宇宙之大,人类早不可以用弱小来形容了。

宇宙充满数不尽的星系,数不清的恒星以及成指数多的行星,所能孕育出的生命更加繁华灿烂神奇,刘彣在这群鲸鱼身上足可见一斑。

远处,类似的蓝光纷纷下落,距离刘彣最近的一片终是到了地上,随后出乎意料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