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走——若不是念及卢太爷对自己的父亲有救命之恩,他会直接休了卢氏。
二十几年前,李太爷曾经上京考拔萃科,在客栈病倒,眼见主子病得厉害,伺候他的两个下人居然卷走全部的金银跑了,剩下两个老实的陪着,但老实也没用,因为没钱。
当时,卢老太爷刚好也住在同间客栈,目睹了掌柜把人往外扫的那幕,于心不忍,替他们结了一个月的房钱,又拿了三两银子给年纪较小的仆人,让他回家讨救兵,至于跟在李太爷身边照顾的,则给了十两银子。
等李太爷被家人接回洛县,身体养好,找到恩人,已是一年多后的事了,两人相谈甚欢,给孩子定下了亲事。
李正道自小知道未婚妻的父亲对李家有恩,因此对她十分宽容,别人家都是正妻生下女儿,立刻纳小妾了,他还等到卢氏生了第二胎,他自问没对不起妻子,却没想到她居然连孩子病了,都没请大夫。
李正道后来再也不去盛枝院了。
第3章(1)
李正道的书房取名苍柏斋,一进,三间房,虽然有床铺,但以前顶多在这午睡,晚上还是会回盛枝院,现在卢氏犯了后宅大忌,不休她已是李正道忍耐的结果,自然不可能再去她的院子。
身为一家之主,每日去李老太太的长松院问安,闲暇时去周姨娘的文照院逗李参跟后来的梅娟,去田姨娘的豁心院逗弄梅婉,最爱的,当然是去左姨娘的良福院逗弄李益了。
除了是企盼已久的长子之外,李益也确实聪明。
李太爷虽然没能入京考试,好歹也是云州国生,学问还是有的,当爹的文秀,教出的儿子自然不差。
李正道没考过试,可在父亲的影响下,四书五经都读过,流传较广的诗句文章也难不倒,原本只是好玩跟儿子说几句,没想到多说两次,李益却能完整复诵,三岁多,已经能背诗百首。
李太爷有官梦,李正道其实也有,只不过父亲当年遇难,已经吓到母亲,为人子女,孝道为先,母亲这辈子就生他一个孩子,总不好再让她担心受怕。
现在看李益这样聪慧,李正道又想起了昔日愿望。
若能出个书隽科生,不只是圆了他的梦,也是圆了李太爷的梦。
李正道花大钱,请来西席,每隔两三年就换一个老师,都说公子聪慧,自己已经没能再教了。
李益自然也一路拔进,七岁过了童生考试,十一岁就拿到了国生资格,是大黎朝年纪最小的国生。
李家大肆宴客,最开心的就是卢氏——她被无视了好几年,丈夫不来,她去苍柏斋也不见,只有过年跟开祠堂看得到丈夫,就连每日的长松院问安,李老太太都免了,说不想看见她。
但宴客这事情,一定得由正妻张罗,好不容易有表现机会,卢氏自然十分卖力,云州有头有脸的都邀请来了,刚好有位京官奉旨来到云州办事,听得州府说起,倒有兴趣看看这个小国生,联袂前来,李家更是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