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一顿饭足足吃了一个时辰,丫头撤下席面,换上水果茶洒,李老太太心情很好,还喝了两杯。
卢氏看着李老太太心情好,小心翼翼地试探,“娘,再过几天,十郎就二十岁了,参儿都已经娶妻半年多,是不是也该给十郎谈一谈婚事,这几日诸多亲戚来访,倒是有不少人问起。”
李老太太慈爱的看着长孙,眼睛眯得看不见,“是该成亲了,家里好久没小娃,赶紧成亲生个小娃出来,祖母不认老,想抱曾孙呢。”
李益笑道:“孙儿十月才要赴任,五年在外,好不容易回家,等过完年再说也不迟。”
卢氏连忙说:“益儿这话就不对了,正所谓好事成双,喜事自然得赶着来才好,你既然是李家的长子长孙,又年纪轻轻就得了功名,凡事不能马虎,十个月说来似乎多,但要张罗婚事恐怕都还有点不够,好事嘛,越早越好。”
李益早知道卢氏会发作,只是没想到会选在年夜饭,心里有底,倒也不急,自顾自吃着水果,看她会演些什么。
“前些日子好些亲戚来访,个个都关心我们家的李正辅何时娶妻,打听有什么条件,是否定了哪家小姐,就连官媒都来了两个。”
“李正辅”这三字显然打中了李老太太与李正道的心,前者笑咪咪的,后者则是直接得意的哈哈大笑。
“媳妇回说,家里大事婆婆作主呢,就算是我的儿子,还没请教过婆婆,也是不敢擅做主张。”
李正道连连点头,“这就是了,以后没问过的事情不要自己作主。”
“老爷说的是,今天趁着好日子,便有件事情想请问婆婆跟老爷。”
李老太太没回答,倒是一向粗枝大叶的李正道嗯了一声,“什么事情?”
“就是益儿的婚事,我内心有个合适的人选,门户相当,姑娘品行也端正,知根知底,说出来婆婆跟老爷看看行不行?”
李正道显得很感兴趣,“这么快打听到了?哪家姑娘?”
“就是我侄女,珊瑚。”
李益得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控制自己不要笑出来——这卢氏姑侄到底有什么毛病,又不是缺银子,非得跟他结亲?
难不成还巴望着他娶了卢珊瑚,将来带着正妻跟嫡母一起赴任?怎么可能,他脑子又没坏掉。
珊瑚人不坏,但不会看人眼色,讲好听点是坦率,讲实话就是欠揍,专门在大家高兴的时候扫兴,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以前是亲戚,偶尔聚聚也就算了,这要收了,怎么想都不行,而且她这样听卢氏的话,他可不想放个会把院内事情透露出的人在旁边。
至于卢氏,别的不说,他就记得小时候躺在小床上午睡,卢氏来看他,总爱掐他脚心,每每掐痛他,再来说这孩子爱哭闹,借题发挥左姨娘没把孩子照顾好,往往一骂就是一个时辰。
“媳妇儿,今天这话我没听过。”李老太太筷子啪的一声放在紫檀桌上,拿出丝绢擦擦嘴,“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