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个章
从总司令传来的情报看。日本人已经开始建造搭载460毫米口径舰炮的战列舰了,美国人更夸张,他们已经在设计搭载500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
而我们自己的舰炮,最大也就是305毫米口径,要想达到400毫米以上口径,没有几年的时间研究,是根本做不到的。
更何况,总司令也不允许我们建造那么大的战列舰。按照总司令的说法,未来的海战,主要是以航母舰载机作为主要打击力量来完成,舰炮的作用并不大。
所以,在战列舰的舰炮方面,我建议引进德国人的380毫米舰炮,就足够我们的战列舰使用了,没必要再自己研发新的大口径舰炮。
更何况,我们因为研发成功钨合金炮弹,我们舰炮的攻击能力,并不比外国人的舰炮差,甚至还要强一些,就更是没有必要去花费大量的资金,研发大口径舰炮。
我建议,把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舰艇的舰体设计,对舰艇动力系统的改良。以及按照总司令的要求,解决雷达和军舰上各种武器匹配。
形成舰队预警系统,火力控制系统,这样一些外国人到现在都还没有想到的技术上来。让我们的海军能够实现先敌人发现,先敌人打击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让我们的海军战斗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超越西方海军和日本海军。”
“吴老,水面舰艇,倒是可以按照你的这种设想来做。事实上,通过上次的海战,也证明总司令的这些想法是对的。
可潜艇怎么办。这次我们要和德国人交换潜艇技术,德国人虽然也保证过,不会把这些技术转让给日本人。可如果将来他们要是转让了怎么办。
总司令可是说过的,外国人都是不能相信的,我们必须要有更好的潜艇才行。上次总司令来的时候,不是已经给你留下一些新式潜艇的图纸了吗,你们现在研究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交给我们海军。”
李军对要把现在服役的潜艇,拿出来和德国人交换的事情,倒是没什么不满。作为海军司令,他当然知道,海军新式潜艇已经在制造的事情。
可问题是,从他了解到是一些细节来看,这种新式潜艇,其实就是在现在的潜艇上进行改良,这种潜艇的作战能力,比起老式潜艇来说,也就是强那么一点点,差距并不是很大。
将来要是德国人真的把潜艇技术转让给日本人,那海军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他急切希望陈刚说的那种水滴形潜艇,能够尽快制造出来。
“李司令,总司令离开的时候,曾经给我们留下两种新式潜艇的慨念图。一种是水滴形潜艇,在建造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困难。
其实就是把钢材换成我们刚刚研制出来的高压钢材,在指挥塔附近加装平衡翼,把螺旋桨换成7叶螺旋桨,很快就能制造出来。
再加上新的动力系统,我们也已经研发出来了,潜艇的航程,速度,机动能力和噪音水平,都比现在的潜艇要强一些。
真正困难的,是总司令要求,这种潜艇上,必须要搭载的新式声呐。要保证新式潜艇,在潜伏在50米以下的深度,都能准确的攻击敌人军舰。
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一样,在我们的电子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以前,就算是我们制造出这种潜艇,对海军的帮助也不大。顶多也就是排水量大一些,航程远一些,噪音低一些,操控容易一些。
除此以外,他们和现在的潜艇没什么区别。所以呵,我建议暂时不要建造这种潜艇,以免这种潜艇的技术被别的国家获悉后,他们领先我们造出这种现金的潜艇。
毕竟,西方国家在电子技术方面,确实比我们要强。也许他们能够在我们之前,就搞出小型化电子管,甚至是晶体管也说不一定。真是出现这种情况,对我们的安全来说,才是一个大威胁。
所以呵,我建议我们的海军还是继续使用,我们现在这种改良型潜艇,等待新型声呐,和高强度钢材研制成功后,再大规模制造装备这种潜艇。
至于说总司令留下的第二份潜艇图纸,也就是那种能够让潜艇长期呆在水下,至少能够在水下潜伏半个月的新式潜艇。
这种潜艇,不需要像现在的潜艇一样,每隔一两天就要上浮换气,隐蔽性确实很强。这种新式潜艇虽然技术先进,可要想研发成功,没有十年的时间,我们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至少,我们现在还连最基本的,技术研发路线图都还没有搞明白,就更不要说这种潜艇说需要的各种技术了。所以,要想研制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