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092节 考秀才(4)

第092节 考秀才(4)

对两位君王的评价,玄机便是考查考生们对君王治国手段的看法:君王是该玩弄阴谋诡计治国呢?还是该堂堂正正治国呢?政-治正确答案肯定是后者,但要写出新意和创意,既考验考生们的学业功底,也考验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在脑海里构思好大纲后,夏华开始下笔答题,他的文章大意是:首先,自己要当光明磊落的君子,但因为无法保证别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所以对待君子要持君子之道,对付小人在有必要时可适当施小人之术,这不是反复无常、玩弄手段,恰恰相反,这是捍卫君子之道、弘扬社会正气。君子碰上小人,注定君子吃亏,因为君子有操守,小人没底线,倘若就这样下去,君子肯定越来越少,小人肯定越来越多,君子之道将会日渐衰微。君子之道只有君子才能享受到,如果小人也能跟君子一样享受到,那君子又何苦成为君子?正如不讲信用的人没有资格被讲信用,没有君子之道的小人也没有资格被以君子之道相待。治国手段亦是同理,对礼仪之邦施以礼仪,对不讲礼仪的蛮夷之邦就要施以霹雳手段,武威所到,蛮夷方会臣服。倘若不是这个理,那我大明朝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为什么当年要用武力痛打蒙元而不是效仿诸葛亮舌战群儒去说服蒙元退出中原?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正符合圣人微言大义。

夏华第二题的文章跟第一题的一样,文思泉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写得天花乱坠。

完成后,夏华反复检查几遍,确定没有错别字或忘了避讳的地方,便拿起手边的摇铃摇了起来,既已完成,当然可以离开了,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况且,这里的闷热和味儿实在让人受不了。

很快,两名府衙的九品文士顺着铃声来到夏华所在考棚,两人互相监督,先用白纸条糊住夏华考卷上的姓名,然后把考卷放进一个专门的纸袋里,共同确认封卷完毕,再在袋口贴上封条,最后两人签上自己的姓名。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严厉杜绝作弊,一旦出事,这两位负责收封考卷的人都是要承担重大责任的,容不得丝毫疏忽大意。

在得到对方允许后,夏华向对方各行一礼,带上自己的东西,步履轻松地离开了考场。

出了考场大门,夏华看到已有部分考生出来了,又有三三两两跟他一样刚考完的考生出来,有人表情凝重、一言不发、闷头走路,有人脸色变幻不定,有人失魂落魄、摇摇晃晃,一出来就倒地晕过去了,急火攻心加上天气燥热,生病甚至一命呜呼的都有,有人眼中含泪、哭哭啼啼地出来,带动得跟他一样但强忍情绪的别人也哭泣起来,这种悲伤情绪交叉传染着,导致哭得人越来越多。

当然了,也有这么一种考生:出来后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嘴上连连地说着“好难啊!完了!完了!”“肯定考砸了!”“唉,我都搞不清题目究竟是什么意思”之类的垂头丧气的话,但眼神里分明闪烁着一种狡黠自得的嘚瑟。

看来,华夏人的一些传统不是一代养成的,而是一代代地往下传的。最讨厌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鸟人了!夏华在心里腹诽道。

“公子!”“公子!”“公子!”“公玉兄!”夏华一出考场,立刻有好几个人围上来,赵炎、赵海、绣春、宋词儿、唐诗诗一个不剩,还有卢泰。刘洁不在,她今天早上回老家探亲去了。

“你们在外面等了多久了?”夏华诧异地问道。

赵海拿起一把蒲扇,一边给夏华扇风一边笑道:“公子你进去后,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了。”

“多热啊!”夏华嘴上责怪、心里感动。

“在客栈里也待不住呀!”绣春也笑道。

“公子,你考得怎么样?”“公玉兄,感觉如何?”赵炎、卢泰等人都紧紧地看着夏华,表情比夏华进考场时还紧张,个个屏住呼吸、大气都不喘,他们在外面看到不少考生出来后或泪流满面或脸色惨白或表情呆滞或瘫倒在地,都吓得不轻,生怕夏华出来时也是这个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