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13节 理科也很重要(2)

第113节 理科也很重要(2)

“公玉大哥,你的推断是正确的!”卢安兴奋不已,“你说你猜测石油不是像水一样的纯净物,而是像墨水一样的、由多种物质混合起来的混合物,我的实验已经证明了你的推测,你看!”他一脸小孩献宝似的表情向夏华介绍他的石油蒸馏器、油气冷凝器旁边的几个铁桶,同时讲解道,“我分析过,既是不同的物质,那它们的性质肯定不同,就好像水和油,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一个清澈一个混浊、一个稀薄一个黏稠、一个可灭火一个可燃火、一个稍重一个稍轻…等等,组成石油这种混合物的多种物质必然也如此,经过加热蒸发…是蒸馏,石油里的不同的物质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同的火温下依次地化为油气冒出来,然后对其进行冷凝搜集,就能提取得到不同的物质、把石油这种混合物分解开,我已经初步地做到了!”

夏华看向那几个铁桶,心知肚明,那是卢安从石油里通过蒸馏冷凝方式提取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物,一开始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可燃气是没法冷凝搜集的,接下来的溶剂油也不容易搜集,最好搜集的是汽油、煤油、柴油和接下来的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物。

当然了,卢安提取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的纯度用后世石油化工标准看比较低,含有很多的杂质和别的种类的物质,这没办法,这是这个时代的科学水平和实验设备限制的,但在这个时代却是独一无二的。

古今中外,人类开采和使用石油是非常早的,但对石油的运用是很原始的,没几个人好好地研究石油的本质和成分、试图通过科学手段分解石油提取出石油里不同物质,可以说,卢安是古今中外用科学的方式研究石油的第一人。

这是夏华给这个时代带来“蝴蝶效应”的一个体现:华夏西南地区一个少年由于受到他的影响,竟然成了人类科学研究石油的先驱者。

“我主要从石油里提取出了四种物质,但石油里的物质数量肯定远远不止四种,”卢安越说越兴致勃勃,“在提取出它们后,我用同样大的杯子把它们各舀满满一杯然后进行称重,发现重量各不一样,说明它们确实是四种不同的物质,我暂时给它们分别取名为‘淡油’‘清油’‘澄油’和‘油浆’,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后,我发现,淡油非常易燃易爆,并且就算不用火加热,它也会慢慢地重新变成油气,清油、澄油、油浆依次递减,油浆非常黏稠,不容易着火。公玉大哥,我好像明白了,石油本就可燃火,但组成它的不同物质在燃火易难程度上不同,导致石油不会迅猛燃烧,如果把石油里的油浆杂物去除掉,只留下淡油、清油、澄油,就会迅猛燃烧,如果只有淡油,那就燃烧得更迅猛了,甚至会发生像火药那样的爆炸!如此一来,我总算搞清楚唐家为什么熬煮石油会发生大爆炸了,就因为淡油…”他滔滔不绝。

夏华心里明白,卢安口中的“淡油”“清油”“澄油”“油浆”其实就是含有很多杂质的汽油、煤油、柴油、沥青。

跟夏华一起来的秦良玉本来对此不感兴趣,但在听了卢安说的后,也产生了好奇心和很强的兴趣:“如果能把石油进行这样的…叫什么的?蒸馏冷凝,提取出非常易燃的淡油和比较易燃的清油、澄油,在战场上可是大有用途啊!”

“何止啊,”夏华笑眯眯地道,“易燃的淡油可以用来打仗烧杀敌军,比较易燃的清油、澄油可以卖给老百姓用来烧火点灯,灯油蜡烛都很贵,普通老百姓用不起,有了清油、澄油,家家户户晚上都可以点灯照明,意义无穷啊!”——古代人虽然已经发现石油可燃,但很少将其用于点灯,因为含有沥青等杂物的石油在燃烧时会产生很浓的黑烟。这三种主要的油里,汽油不能点灯,太危险了,柴油燃烧不充分,烟比较大,所以,煤油是最适合老百姓点灯的。

看了卢安的研究成果,夏华脑子里已经产生了新的一条财路。

秦良玉在从被卢安的研究成果吸引中回过神来后,想起了自己的来意,她看向一边的秦民屏,叉起腰、板起脸:“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知不知道爹现在有多生气?还不回去认错?”

秦民屏不服气地回嘴道:“三姐,明明是爹说话不算话,怎么是我的错了?当初说好的,我只要考上秀才,爹就不逼着我继续参加科举了,我从此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研究格致数理了,结果呢?我超额完成了任务,考上了贡生,他却言而无信要我继续考,非让我考上举人不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亏爹还是教书育人的先生呢,怎么自己带头违反圣贤教导?我不回去!我在这里挺好的!”

秦良玉气道:“人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