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51节 当皇帝的心腹要挨喷

第151节 当皇帝的心腹要挨喷

以江山社稷为重,岂能以金钱珠玉俗物为命脉”,大骂夏华“圣聪失敏,身为臣子却不思劝谏规正,反而蓄意奉承、媚悦迎合,导致圣聪愈发幽暗不明,实乃奸佞之徒”“身为本朝巴蜀第二状元,本为川人之荣,却沦为川人之耻”“赣人以严嵩是江西人而耻之,川人以夏华是四川人而耻之”,大骂彩票是“攫夺诈取小民血汗、祸国殃民之阴险诡毒奸术”。虽然万历帝没说发行彩票是夏华出的主意,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反正夏华被这位四川老乡喷得是狗血淋头。

万历帝看完田大益的上书,一怒之下就要下令把田大益跟李沂一样一顿板子打回老家,但夏华却给田大益求情,夏华知道,田大益不是坏人或喷子,而是满腔忧国忧民之心的好官,他只是不能理解夏华,也不懂得如何“循循善诱”万历帝。在夏华的求情和建议下,万历帝把田大益调为兵科给事中,“让他去知道国家有多缺钱”,然后把田大益空缺出的户科给事中职位给了夏华。

不可否认,万历帝谈不上明君,但也绝不能说是昏君,他只是没能在明朝处于社会和世界大变动时期带领明朝跟上世界潮流、完成社会的转型,这是注定做不到的,让一个封建君王领导一个持续两千年封建制的古老大国进行脱胎换骨的全面变革,这几乎不可能,不过,万历帝身为一个传统的华夏皇帝还是很合格的,在他在位期间,明朝基本上没出现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现象,也没出现严嵩那样的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兴风作浪的大奸臣或权臣,这都是事实。如果夏华进京后遇到的不是申时行而是严嵩,但他就真的惨了,肯定会被玩死。

夏华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很平静,每天去翰林院打卡上班,下班后写话本,时不时进宫跟万历帝“畅谈未来”。除了卢泰、杨江、刘时俊、胡世赏这四个同窗挚友外,在袁可立后,夏华又认识了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正是同届殿试榜眼孙承宗。孙承宗祖籍河南汤阴,生于河北保定,是原先历史上的明末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高阳,他率领家人死战不退,最终城破被擒自杀殉国,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也尽皆战死,可谓满门忠烈。

孙承宗这次科考能跟夏华、袁可立一样成为力压东南群英的“黑马”,也因为他的学识、才干正合万历帝需求。孙承宗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璧、兵备道房守士等官员家里给他们子弟担任家庭教师,房守士后升任大同巡抚,他随行同往,大同是边城重镇,战事频繁,孙承宗虽是书生文士,但他天生就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同期间,他认识了当地驻军的很多军官和老兵,终日耳濡目染,加上他自己勤奋刻苦,所以对边境战事和军务兵法都深有研究,此次参加科考,他“撞了大运”,虽然他在如何为国赚钱这件事上没什么好主意,但在如何抵御外敌这件事上却是下笔如有神。

更重要的是,比起夏华几人“锋芒毕露”的文章,孙承宗的文章更符合申首辅的脾胃,在申首辅看来,夏华几人要对国内施行“新政”,实在太激烈,会把国家搞乱,孙承宗没说搞什么新政改革,他谈的都是如何对外打胜仗,这让申首辅另眼相看,毕竟抵御外敌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没理由反对这么一员“未来的将才”,于是,孙承宗被申首辅点为会试第一名,但在最终的殿试中不敌得到万历帝亲自撑腰的夏华,降了一名成为榜眼。

孙承宗的爱国、忧国、报国之心是无需多言的,他在翰林院里天天跟袁可立待在一起,两人关系极好,时间长了,他自然受到袁可立有意无意的思想灌输影响,与袁可立结为莫逆,接下来,他又知道袁可立的背后原来还有一个整天在翰林院档案室里坐冷板凳的夏华,夏华其实是袁可立的“精神导师”,就这样,万历十七年的状元、榜眼、探花成天聚在一起谈古论今、说华道洋,毫无悬念,孙承宗很快就跟袁可立一样被夏华的见识、理想和“个人魅力”给折服得死心塌地,逐渐地也成了夏华这个集体的新成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