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52节 真真正正的无价之宝(1)

第152节 真真正正的无价之宝(1)

班牙军人,然后弄了几段番薯藤编成绳索放在缆绳里鱼目混珠,这一招大获成功!我们成功地通过了西班牙人的检查,把番薯藤带上商船离开了吕宋!在商船开远后,我们立刻把那几段番薯藤松解开,小心翼翼地种植进船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大花盆的泥土里,派人日夜不停、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竭尽全力地呵护它们生长,上苍保佑,一棵都没枯死,全部生长成活了!只有一棵掉了一片叶子,就是这片,我特地拿来给公玉兄你看。那几棵番薯种苗目前一半被送去荷庐农庄,一半被送去了乌罗州,专人守护展开全面的实验种植,华夏的第一片番薯田过不了多久后就会被我们种植出来了!”

夏华会心地放声而笑:“干得好!干得好!你们此举是不折不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德无量!功德无量!”他心潮澎湃,“好啊,我华夏终于有番薯了!这下子可以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华夏大地能养活更多的人了!”

夏星河想起了一件事,补充道:“在这件大事中出了大力的除了陈先生,还有一个海盗。”

“海盗?”夏华惊奇道,“谁啊?”

夏星河道:“此人名叫欧阳四海,是林阿凤的部下。”

明朝中期因为中外海上贸易扩大和明政府不正确的禁海政策,导致华夏东南海域海盗倭寇猖獗,涌现出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豪杰人物,比如林阿凤。

林阿凤是广东潮州人,十九岁加入海盗并迅速打拼出自己的海盗事业,他以澎湖列岛为基地,纵横华夏东南海域,既抢劫也跟中外海商做生意,鼎盛时拥有战船和商船三百多艘、人员四万余,后来,随着明政府逐渐荡平华夏东南的倭寇,他在华夏海域内难以活动,于是于万历二年扬帆前往吕宋跟西班牙人抢地盘,一度得手,在吕宋占领了不少地盘,还攻克了吕宋首府马尼拉,但最终在西班牙军和明军的前后夹击下支撑不住,被迫撤离吕宋,再后来,他屡遭重挫,不少部下被明政府招降,因此而心灰意冷,自知投降或逃回华夏都是死路一条的他带着部分剩余部下逃往外洋,可能去了大南洋(印度洋),也可能去了大东洋(太平洋),从此不知所踪。

不过,林阿凤在逃往外洋时,有部分剩余部下不愿意同往,留在了华夏南海,为首者便是他的义子欧阳四海。欧阳四海年纪不大,但武功高强、骁勇善战、威望很高并且对华夏南海等海域的航道、水文、气象等情况了如指掌,堪称航海专家。林阿凤逃往外洋后,欧阳四海带着十多艘战船商船和数百人继续在南海从事海上打劫,也跟中外海商做生意,他头脑灵活聪明,短短几年就打拼出自己的海盗事业,并且很懂得“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并不过度地扩张势力,手下战船商船和人员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加上他对南海非常熟悉,所以明军水师和西班牙人多次围剿他都徒劳无功,明国东南的官商们称他“南海瘟神”,西班牙人称他“海上幽灵”,因为他的船队神出鬼没,在大海上总是来无影去无踪。

夏星河、陈振龙等人的商船在急急忙忙地驶离吕宋后于南海上遇到台风巨浪,船即将沉没,关键时候,欧阳四海的战船出现在他们附近,救了他们,顺便抢走了他们所有的财物,夏星河眼见商船沉没,短期内已回国无望,便抱着那几盆番薯种苗向欧阳四海苦苦哀求一定要把此物送回华夏,欧阳四海不解夏星河为何这么重视“这几盆杂草”。听完夏星河的解释和夏星河等人的经历、他们千辛万苦地从吕宋往华夏引入番薯的目的后,欧阳四海大为感动,不但释放了他们、归还了他们所有的财物,还特地调拨一艘最坚固的快船把他们送回了华夏。

“没有这个欧阳四海相助,我们就回不来了,此刻都已经葬身鱼腹。”夏星河十分感慨。

夏华点点头:“这个欧阳四海还算‘盗亦有道’。”

夏星河也点点头:“嗯,他虽然是杀人越货的海盗,但也有一套原则,遇到华夏商船时,他只要钱不要命,抢完后还会留下一些食物淡水,遇到外国商船时,他抢完后一律杀人灭口。”

夏华笑道:“听起来,他对本国人还是怀有同胞之情的,那他为什么不向朝廷投诚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