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救了你女儿的命?”
耿掌柜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夏大人,你在半个月前深夜里不是进宫给小女看病了吗?小女当时已病入膏肓,连太医院的连先生都说她没救了,幸好有你给的灵丹妙药,小女这才活了下来…”
夏华吓了一跳:“啥?你是说…伟嫔娘娘…就是你的女儿?”
耿掌柜点点头:“是。”
夏华张口结舌,他感到世界真小、世事真奇妙,奇妙得令人难以置信,他记得耿掌柜说过他女儿嫁给了京城的一个有钱人,没想到这个“有钱人”就是万历帝?
仔细问过,夏华得知,原来伟嫔就姓耿,正是耿掌柜的女儿。耿伟嫔今年仅二十一岁,北直隶保定府安肃县人氏,六年前宫中选秀,耿伟嫔被选入宫中当了宫女,某天被万历帝“性致大发”地临幸了,然后给了她一个伟嫔的封号。耿伟嫔的经历就是王恭妃的翻版,都原是宫女,但她运气没王恭妃那么好,王恭妃怀孕并生下了皇长子,从而成了妃,并在宫里有了一定的地位,耿伟嫔没有怀孕,万历帝也没兴趣再去找她,导致她就这么幽居深宫无人问津。
耿伟嫔在宫里的待遇从耿掌柜身上就看出来了,女儿是皇帝的女人,耿掌柜好歹是“国丈”,但他却没有任何荣华富贵加成,就是一个活得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的平凡人。耿伟嫔成了嫔后,耿掌柜只得到一笔不少但也不多的赏赐,耿伟嫔是一个被万历帝常年冷落的妃嫔,月钱很少,所以父女俩都过得很一般,还不如民间有钱人。
“耿掌柜,你言重了。”夏华满心同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死扶伤本就义不容辞,原来伟嫔娘娘就是你的女儿,那说明你我真的很有缘。这些礼物我不能收,你的心意我心领了。”
耿掌柜泪流满面,对夏华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耿伟嫔在宫里居住的地方环境较差、条件不好,让她被蚊虫叮咬了继而感染上了疟疾,但因为夏华提供的那块金鸡纳树的树皮,她的病情一下子大大好转,眼下正接受着调理静养,完全康复已是指日可待。
很多事,夏华并不知道,因为他没有上帝视角,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这就像罗生门,每个当事人都只知道一部分事情真相。景阳宫事件前,患病卧床的耿伟嫔某天夜里忽然有人来找,那人自称要她做件事,事成后,她在宫外的父亲即耿掌柜会得到黄金千两,她若拒绝,她自己早晚病死,耿掌柜也会被杀,至于要她做什么事,就是在关键时候一口咬定夏华本来是给她看病的,但被王恭妃的人叫去了景阳宫,说白了,就是让她作伪证,彻底地让夏华和王恭妃百口莫辩。
来找耿伟嫔的人应该不知道夏华认识耿伟嫔父亲,这一点连夏华自己也不知道。来人走后,耿伟嫔十分恐惧,她心乱如麻、思绪万千,她想起了她父亲前阵子写给她的信,信里,耿掌柜十分欢喜地告诉女儿,原来夏状元就是那个当初住在他书店附近、跟他买过笔墨文具、还曾托他帮忙投稿写介绍信的小书生,夏状元高中后特地回来看望了他,要给他银两报答他昔日的恩情,被他坚定谢绝后,夏状元特地给他的书店题了字,等等,耿掌柜十分感慨地说,夏状元真是一个大好人,好人有好报,肯定前途无量,以后当官肯定是个为国为民的大好官,自己真有福气能认识夏状元。
耿伟嫔虽然不是大家闺秀,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她跟她父亲一样,本性善良朴实,得知夏华的这些善举后,加上夏华进宫是来给她看病救命的,她实在不忍心作伪证诬陷夏华。在宫里看多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耿伟嫔的心智和情商不低,她思量过,她如果真这么做,不但自己死了会下地府、投胎做猪狗,她父亲也不一定会得到千两黄金,再者,她父亲如果以后得知事情真相——假如指使她的人真给耿掌柜千两黄金,耿掌柜肯定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笔飞来横财——她父亲肯定会悲愤痛苦,以她为耻,终生都会活在良心的煎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