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25节 圆满完成今年的任务

第225节 圆满完成今年的任务

将近年底时,一位从二品的大官来到新安拜访了夏华。

这位大官姓叶名梦熊,时任贵州巡抚,老家是广东惠州,就靠着新安,年底了,叶巡抚回老家探亲顺道来新安拜访夏华。

叶巡抚是著名的明朝惠州三尚书之一、名臣、杰出的军事家和火器专家。叶巡抚跟夏华一样,是正规的科举出身的文官,他不但才华横溢、能力出众,每任一方都会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称颂,为人为官大公无私、两袖清风,还热爱军旅、非常重视火器的研发和运用,堪称大明朝文官里的“另类”。在打仗这件事上,叶巡抚跟夏华的理念不谋而合——口径即正义,多年来,他呕心沥血地研究火器,针对明军装备的火炮过于笨重、在跟快速的敌军骑兵部队交锋时因为机动性太差所以往往陷入被动的弱点,他发明出一种安装有轮子的火炮,还加长了炮管炮膛、增加了射程,不但移动方便并且火力覆盖面大大提升,被称为“叶公神铳”,奠定了明军野战火炮车载化的基础。不仅如此,叶巡抚还发明和改进了霰弹火炮、新式战车等多种武器,让明军的很多火器跻身世界前列。

可以说,这位叶巡抚跟赵士祯一样,都是华夏此时难得的火器大师。

叶巡抚是贵州此时的最高军政长官,当然跟卢家这种贵州的地方实力派有过接触,卢泰因此而认识了叶巡抚。叶巡抚被调到贵州后向来廉洁奉公、大力整顿、革除积弊、除暴安良,深受贵州民众爱戴,所以卢泰对他是非常尊敬的。得知叶巡抚对火器的研发和运用很感兴趣并且很有研究后,卢泰立刻想到了夏华,于是就对叶巡抚说了夏华也对火器很感兴趣,还在新安成立专门的机构、招揽中外火器人才研发火器的事,叶巡抚大喜,特地在回老家探亲时顺道来新安拜访夏华。

夏华热情地迎接了叶巡抚,然后带他前往大屿山岛参观了设立在此的火器研发局,为他引见了赵士祯等火器专家,让叶巡抚愈发喜不自禁。夏华、叶巡抚、赵士祯都深知火器研发和运用的重要性,可谓知音,在如何研发火器上,叶巡抚和赵士祯极有共同语言,两人都是火器专家,在如何运用火器上,叶巡抚和夏华又极有共同语言,一下子谈了几天几夜都意犹未尽,叶巡抚和赵士祯进行了多番的深入学术交流,互相共享了各自火器研发的成果,夏华特地赠送了几把外国火器、新安火器研发局研发出的新式火器以及一具他赠送给欧阳四海的同款单筒望远镜给叶巡抚,让叶巡抚兴高采烈得像个孩子,都没心思待在老家了,隔三差五就跑来新安县找夏华或赵士祯。

忙忙碌碌中,西元1590年结束了,新的1591年到来了,随后,大明朝的时间也从万历十八年进入了万历十九年。

站在新安县衙官库里,看着眼前堆成一座小山的银子还有很多金子,夏华真想仰天大笑。

万历帝给夏华下达的今年的任务指标是赚到一百万两银子,这其实不难,但夏华赚钱快,花钱更快,搞得新安市舶司上半年根本没攒下钱,还把他的私人小金库搭了进去,甚至险些被那帮人搞得债台高筑、关门大吉,好在下半年风雨过后见彩虹,一直大赚特赚,此时一算,足足盈利一百八十多万两,是万历帝要求的近两倍。

这一百八十多万两是新安市舶司赚到的钱,夏华自己赚的钱并不在里面。夏华今年赚了多少呢?卖肥皂香皂赚了差不多一百万两,明华镖局的分红超过五十万两,灯油生意几万两,烟草生意十几万两,罐头生意三十多万两,合计二百万两上下,加上他捞的外快比如借助“波斯地毯事件”敲来的一百万两银子、欧阳四海白送给他的几十万两财货、炒地皮卖地皮等等…他这一年的全年收入高达四百五十万两左右,十分惊人。

夏华今年赚了四百五十万两,但他的私人小金库里只有一百多万两,钱去哪里了?建设新新安县、建设大明港、养军练兵备战、建火器研发局和兵工厂、建造船厂…万历帝可没为这些事掏一毛钱,都是夏华自己承担,顺便,夏华还欠朱尧媖五十万两,肯定要还的,虽然他和朱尧媖已经“夫妻一体”,朱尧媖的钱就是他的钱,但不还的话,他不就成吃软饭的了?

“公玉兄,这一百八十多万两…咱们交多少给皇上?”站在夏华身边同样笑得满脸开花、合不拢嘴的杨江问道。

杨江这话的意思很清楚:这一百八十多万两不会全交给万历帝,废话,累死累活辛苦了这么久,岂能不揩点油?咱们当的是官,又不是活雷锋,就算民间老百姓受人所托帮人办事,也要收点好处费吧?夏华和杨江都是从六品,每月俸禄就区区五两银子,万历帝这个大老板让手下一年给他赚一百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