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55节 抗郑援莫

第255节 抗郑援莫

营。

马千乘、秦邦翰部在莫军里鱼目混珠并不太难,因为安南跟高丽、琉球一样,深受华夏文明影响,不管是莫朝还是后黎朝,汉化程度都相当高,举目升龙城,亭台楼阁建筑都有着浓浓的华夏风格,安南人的衣着打扮也跟华夏人非常相似,就连安南人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安南人原有自己的文字,但因受华夏文明影响太深,导致“外来”的汉字在安南反客为主地取代了安南原有的文字,截至二十世纪初以前,安南社会各阶层都普遍使用汉字,汉字可谓安南的官方文字,曾有安南官员用越南语书写奏章,安南王回复道“朝廷不识得此种文字”。

不过,安南人不说汉语,他们即便说汉语,发音也跟华夏本土汉语官话有着很大的差别,就像华夏偏远地区的方言口音。

安顿下来后,马千乘、秦邦翰开始认真地研究安南的局势和眼前的战局。

不算眼下还未被安南人攻灭国家、将其国土纳入安南疆域的占城国,安南现在南北分裂,北方是莫家的莫朝,南方是后黎朝,后黎朝又分裂为郑氏家族、阮氏家族两大势力。莫、郑、阮三股势力里,最强的是郑家,其次是莫家,阮家最弱,还不如被郑家打得朝不保夕的莫家。

看过安南地图的人都知道,安南国土很狭窄,北部是个较大的三角形,中部和南部都是长条形。后世越南国土南北长达1600公里左右,但东西宽度最窄处只有50公里左右。或许有人感到奇怪,安南人在开拓他们的领土时难道就知道沿着海岸线占领海边地带吗?为什么不向中南半岛内陆腹地纵深开拓呢?真相是这样的:安南人向东是华夏南海,向西百十公里就是崇山峻岭、莽莽山脉,开拓难度太大,需要翻山越岭,就算占领了山脉对面的平原丛林,也很难守住,所以安南人开拓领土是沿着海岸线向南北两个方向使劲的,千百年下来,安南领土就被拉扯成了长条形。

越南境内的精华之地主要有两块,一是最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平原,二是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平原。眼下,湄公河三角洲大部分属于占城国,还没成为安南的领土,所以安南境内最好的地方就是莫朝此时掌控着的红河三角洲,此地河网密布、气候温暖、水汽充沛、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农作,粮食产量很大,安南境内过半人口聚居在此。——同理,占城国也盛产粮食。

这么一说,莫、郑、阮三家的地盘和现状就很清楚了,莫家占据着安南境内最好的红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郑家占据着红河三角洲部分地区和中部山地的部分地区,阮家则占据着中部山地的大部分地区。

问题来了,第一,莫家的地盘和发展基础这么好,怎么打不过郑家呢?一是因为莫朝“得国不正”,又为得到华夏的支持而投靠华夏向华夏割让土地、丧权辱国,所以在正统道义上先天不足,二是莫朝内部争权夺利、政-治腐-败导致国力大损,强盛时,莫朝也曾把后黎朝打得喘不上气;第二,阮家这么弱,郑家怎么就灭不掉阮家呢?原因也有二,一是安南国土狭窄,阮家只要在安南的“小蛮腰”上修建险要关隘、依靠山地有利地形部署军队,就能让没有水师战船队、没法通过海上绕路进攻的郑家军在陆地上打不过来,二是阮家很注重外贸,积极地跟葡萄牙人做生意,从葡萄牙人那里进口了不少西洋火铳火炮,所以,阮家军队数量虽然不如郑家,但火器比较多。阮家主动进攻郑家是做不到的,但防御自保能让郑家啃不动。

在这同时,知道自己奈何不了郑家的阮家一直打着占城国的主意,想要吞并占城国以此壮大自身实力。

跟郑家打了这么多年,莫朝的领土不断缩小,此时基本上只剩红河三角洲北部,大致上呈现一个扁扁的“V”字形,这个“V”最下面的那个“点”就是升龙城。升龙城不被攻破,莫朝还能控制红河三角洲北部,还有中兴的希望,升龙城一旦被攻破,莫朝就算入土为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