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步,大将军炮最远可打到二里外,但有效射程是一里多,需要注意的是,明朝的一里约等于576米。郑杜在一千一百米外,大将军炮是可以打得到的,但精准度无法保证。
随着马千乘的命令,炮兵们立刻争分夺秒地忙碌起来,十门大将军炮用滚木被拖拉过来,继而纷纷就位,十个黑洞洞的炮口一起瞄准向一千一百米外的郑杜,瞄准手们紧张地目测着距离、心算着数据和角度,这涉及到后世的弹道学知识,此时肯定没有,也肯定做不到精确,只能根据初步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展开“炮群齐射”。
看到炮兵们和火炮都已准备就绪,马千乘猛一劈手挥下手中令旗:“放!给我狠狠地轰!”
虎威炮和无敌大将军炮都是后膛炮,虎蹲炮和大将军炮都是前膛炮,发射方式各不相同。操控大将军炮的炮兵一门五人,首先,一号装填手将火药包装填进炮膛里,同时一个火门手将一根铁针**火门孔中刺穿火药包方便点燃火药,然后二号装填手将包有棉布的实心炮弹送进炮膛底部并用推弹杆舂实,火门手将少许火药倒入火门中,瞄准手调整火炮角度、瞄准目标,最后是点火手手持火绳杆点燃火门火药,火炮正式发射,指挥官观察火炮的射击效果,然后进行下一轮开炮。为避免火炮内膛残留的火星提前引燃火药,火炮每次发射后,火门手都会用带着皮革手套的拇指压住火门防止空气倒流进炮膛让可能未燃尽的火药喷发,装填手会用裹了湿布的长杆清洗炮膛再擦干炮膛,然后进行下一轮开炮。
按照这个步骤,训练有素的炮组在使用虎蹲炮这种轻型火炮时能达到每分钟四至七发的射速,在使用大将军炮这种重型火炮时能达到每分钟约三发的射速。另外,这里还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问题:前膛炮不能连续射击超过三发,每连续射击三发都要让火炮冷却一刻钟,每发射四十次更要至少冷却一个小时,为确保射击效果和防止炸膛,每门炮每小时最多发射八次,每天最多发射一百次。
想要提高火炮射速,主要措施是提升火药和火药包的质量,火药无需多言,火药包也是大有讲究,最早的火药包用的是棉布,但棉布烧不干净,导致炮膛内会残留余灰火星,必须用湿海绵清理炮膛擦干再装填,如果改用丝绸或法兰绒火药包,发射后就不会留下未燃尽的残渣余垢,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火炮的发射速度,当然了,耗费也更高,丝绸可比棉布贵多了。
新安军有钱,所以火药包用的都是丝绸。
听到马千乘的命令,每门大将军炮的点火手一起手持火绳竿往火门上点去。
刹那间雷霆震动,“轰轰轰…”十门大将军炮一起发出怒吼咆哮,电闪雷鸣、声震四野,硝烟滚滚,喷薄升腾、弥漫翻涌,一下子笼罩住炮位所在的城墙,遮挡住了城头众人的视线。
这十门大将军炮发射的都是实心弹。
马千乘急忙举起望远镜,通过正在随风消散的烟幕看向郑杜所在的地方,只见那里已经炸开了锅,沸腾的郑军人群里触目惊心地出现了几大片血糊糊的东西。
郑杜做梦都想不到,莫军——实际上是新安军——居然会有能打到七百步外的“超远程攻击兵器”,但他只能意识到这一点,却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在发现这件可怕的事后仅仅两三秒就已经命丧黄泉了。千钧一发之际,郑杜听到响彻着各种战争喧嚣声的升龙城上猛地传来霹雳一般的爆破音,他下意识地顺声看去,看到一团团烟雾在升龙城上升腾起,烟雾里闪耀着一串串电光,紧接着,他眼皮剧烈一颤,在他完全没有回过神来中,他的眼神扫到十个黑色流星似的东西在尖锐的音爆破空声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极快速度裹挟着十道强劲无比的空气涡流从升龙城上向自己疾速飞啸掠来。这个场景是郑杜这辈子对外界事物的最后的感知接收,因为新安军的一发实心弹不偏不倚地正好击中了他,势不可挡的动能让他就像一个人形气囊一样在万众瞩目中炸成了向着四面八方飞扬喷溅的稀烂血肉骨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