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人家又不是见死不救,而是能力有限,人家说的方案是非常可信的,可谓仁至义尽。一番议论后,很多人离开了,选择了逃跑,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胆子跟那些人皮野兽打仗的,但也有不少人选择留下、加入山寨、跟倭寇战斗。
“欢迎大家加入我李家寨!”李尧臣目光炯炯地看着选择投靠他、跟他一起打倭寇的人,正颜厉色地道,“但你们必须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接下来什么事都听我的!谁要是不听我的,别怪我把他全家都赶出李家寨!”
“李少爷你放心吧!我们都听你的!”人们答应得非常痛快。
这些人被允许一批接一批地上山进入李家寨,他们非常惊奇和惊叹地发现,李尧臣眼光很毒,确实很会挑地方,这片山岭属于芦岭山脉,但位置有些孤立,四周没有比它更高的山,整片山岭高约百丈,山寨建在半山腰,占据着极好的地利优势,上山的通道都被修建了关卡、围墙、堡垒,山上还有一个不大的小湖,这个小湖显然被人工扩大过了,蓄满了湖水和雨水,可以解决饮水问题。整座山寨布局严整、井然有序,外面是围墙,里面是一排排房舍,有的是给人住的,有的是储存粮食物资的,有的是饲养家禽家畜的,有的是医馆…基础设施全面。
李家本来人丁稀少,就李大户和他的独子李尧臣,李大户正妻多年前就病逝了,李大户以前还有两个小妾,在他没钱时,两个小妾都跟他和离了,但眼下的李家却堪称“兵强马壮”,足有五百多名龙精虎猛的家丁,其中一二百人是华夏人,听说是李尧臣从明国招募来的退伍军人,个个彪悍无比,上过战场杀过人。
看到这些,过来加入李家寨的人都心神大定。
李家寨规矩很多,新加入的人耳边回荡着各种严厉的命令:
“所有人都要登记!十户为一组,互相作保,同一组住在同一间房舍里,挤是有点挤了,特殊时期将就凑合一下。另外,同一组的人要互相监督,严防有人暗中私通倭寇给倭寇通风报信或暗地里向倭寇投降!举报揭发者重重奖励!如果哪一组里出了内奸,同一组的其他人没有提前发现,全组连坐严惩!”
“除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所有人都要干活做事!李家寨不养懒人闲人!想在这里白吃白喝的,趁早滚出山寨!”
“所有人都要统一服从指挥!不服从指挥的,滚出山寨!”
“抓紧时间搜集物资!你们都赶紧回老家、回城里一趟,把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带到山寨!粮食、布匹、铁器、药品、盐、家禽家畜特别是耕牛和马匹,这些都是山寨需要的!把山寨周围的农田全部毁掉!不能让倭寇得到田里的粮食!”
“有一技之长的人过来报名!谁是郎中、大夫?谁会认字、识字?谁是铁匠?谁是石匠?谁是木匠?谁是泥瓦匠?谁会射箭?谁会使刀?有人懂火器吗?…”
“都过来砍树!对!山上的树都要砍掉!”
“身体没有残疾的青中壮年男子都要报名加入战斗队!领取兵器,每天操练!不准偷懒!你们自己看看,你们的爹娘、妻儿、子女都在山寨里!要是倭寇攻破了山寨,他们会怎么样?为了自己的家人,拿出勇气来!”
“老人小孩和妇女都过来!你们的任务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饲养家禽家畜、打仗时搬运物资和救治受伤的人,还有种田!我们不能坐吃山空,要在山上种粮食!”
负责种田的妇女们很不理解:“山上怎么种粮食啊?”
李家人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种苗:“山上虽然没办法种水稻和小麦,但可以种这两种庄稼!”
妇女们愈发惊讶:“这是玉米,但这是什么?”
“这是番薯,也叫地瓜!”李家人解释道,“是我们家少爷花费重金特地从明国购买来的!可以种在山上,并且很好种,耐旱、耐寒,贫瘠的土地也能种,几个月就能长熟,每亩产量是水稻小麦的好几倍!至于怎么种,我们会教你们的…”
李家寨所在的这片山岭的树木被砍了个精光,一是为防止倭军使用火攻战术或倭军借助树林掩藏隐蔽进行偷袭,二是山寨需要越多越好的木料进行加固或制作武器,三是化林为田,山上难以种水稻和小麦,但可以种玉米和番薯。
看着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的山寨,李尧臣身边的李大户轻轻地叹息:“夏大人真厉害呀!”
李尧臣笑眯眯地看向李大户:“夏大人未卜先知、料事如神,当然厉害了,爹。”
李大户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听见后,苦笑着低声道:“刘大人,我儿子没事吧?”
李尧臣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