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14节 步兵野战骑兵(2)

第314节 步兵野战骑兵(2)

群?肯定一触即溃,杨文部一崩溃,麻贵部也会崩溃,为啥?因为麻贵部都处于静止状态,骑兵玩的不就是速度和冲击力吗?套蒙骑兵在全力冲刺,麻贵部骑兵却站着一动不动,双方打起来,套蒙骑兵冲击力十足,麻贵部骑兵想加速奔驰都没时间了。狂奔的骑兵冲向静止的骑兵,后者肯定被前者冲杀得人仰马翻。

麻贵心里也有点惴惴不安,他仔细地打量着杨文部,最终还是下定了相信杨文、不改变主意的决定。

麻贵之所以选择相信杨文,是因为他看到杨文部的官兵们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近、气势恢宏、狂暴无比的套蒙骑兵集群时保持着令人吃惊的镇定,全军秩序森然而严整,无人惊慌失措,无人大呼小叫,无人面露惧色,无人发抖战栗。

“临阵退缩者,斩!临阵脱逃者,斩!不听号令者,斩!扰乱军心者,斩!”杨文部的队列里,一个个军官声色俱厉、杀气腾腾地大喝道,“记住你们受过的严格训练!握紧你们手里的武器!只要你们像平时训练的那样来,就能打败他们!”

杨文举着望远镜,面色如水地凝视着快速逼近而来的套蒙骑兵集群,对方很难说是军队,因为都没有统一的制服,绝大部分人都是穿着五花八门、杂七杂八的平民服饰,披甲者很少,那是将领、贵族、精兵才有的待遇,也没有火器,用的是弓箭和马刀,他们嗷嗷嗷地嚎叫着,挥舞着马刀,无数的刀锋就像白花花的森林。

环视杨文部,只见他们已经列成了一道绵延的野地战线,战线主体是一辆辆首尾相连的战车。这个时代的战车跟古典时期的战车已是两码事,新安军装备的战车有多种,防御性的可叫盾车,也可叫土车,上面堆满藤框土袋从而防备敌方的炮弹、枪弹等,在对付套蒙这种缺乏远程重火力的敌人时,土车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工事构建野地战线。假如是单纯的防御战,战车防线前还可设置拒马、铁蒺藜等障碍物以加强防御力迟滞敌军的攻势,杨文部眼下打的是进攻性的防御战,所以不设置拒马、铁蒺藜等障碍物。

战车防线后,一队队新安军的炮兵、火枪手、刀盾兵、长枪兵蓄势待发,比起套蒙骑兵集群的声响惊天动地,他们却鸦雀无声,静得可怕。

静止的步兵用火枪打冲锋而来的敌方骑兵,火枪射速是个很大的关键,在敌方骑兵进入己方火枪射程时,双方也就相距一二百步,这么短的距离对全速冲锋的骑兵来说,不过短短一二十秒。如果火枪射速慢,一二十秒内只能射击一次,就算能射翻敌方最前面的一排骑兵,又有何用?来不及进行第二次射击,敌方的后续骑兵就已经汹涌冲到跟前了。新安铳的射速已经算是很快了,但还不够,北上参战的新安军使用的新安铳在细节上有过因地制宜的改动,比如,火门外在南方为防雨加装了铜瓦,北方少雨,所以去掉了,有阴阳机就不怕火门引药被风吹走,而且北方气候干燥,火药状态良好,哑火率比南方低很多,铜瓦还显得有点碍事,去掉更好;还有骑铳,因为是三管设计转管轮射,用火门引药不太方便,所以改为了用引线,但引线太软不易插进火门,北方明军常用的方法是用引药将引线捻进火门里装紧,就像鞭炮那样,但这样还是很麻烦,火药容易板结,需要重新装填。

为解决这个问题,赵士祯设计了一个新办法,使用硬质的鹅毛管,一头大一头小,削尖小头,大头塞入火药。这样一下子大大地方便了,为何?因为鹅毛管本就易燃,在硫磺液中浸泡过后更易燃,材质也坚硬,很容易插进火门,削尖的那头还有大用,能直接捅穿弹药纸,不需要再用火门针刺破药包,省下这一步又极大地便利了装填过程。

鹅毛管这个小东西看似平平无奇,但却更上一层楼地提升了火铳的射速。

泥石流般轰隆隆而来的套蒙骑兵集群在距明军防线大约五百步时缓缓地停了下来,这是为接下来的冲锋进行蓄力,让战马休息一下、喘口气,集群里的骑兵们收起马刀、取出弓箭,亲自带队的鄂尔多斯部领主庄秃赖抬起手搭在额头下眺望着已经不远的明军防线,他越看越纳闷:对方有骑兵,但却静止在原地没动作,对方的步兵在谷地里列成一道长长的但很薄的防线,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最关键的是,对方兵力总数比己方少得多。

一方是几万骑兵,另一方是万余步骑混合部队,交战区域是荒原野地,按照常理,交战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这支明军的将军肯定是个初上战场、没有经验的蠢货。”庄秃赖摇摇头,他有点同情对方,在他看来,自己的几万骑兵这么呼啸而去,就算是一座山,也能给踏平了。如果换成一个汉人将军,遇到这种古怪的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