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月二十日的深夜,夏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他在灵州城内的临时住宅的书房里想着各种事情,他的眼光可没有只限于眼前的宁夏之役,他的脑子里还想着高丽战争,想着西南边境的明缅战争和西南之南的中南半岛上的泰缅战争、安南局势。
众所周知,万历帝在位期间打了“万历三大征”,但实际上万历年间的较大规模的战争不止这三次,还有万历中期的明缅战争和万历后期的萨尔浒之战,应合为“五大征”,明缅战争爆发于万历十一年,结束于万历三十四年,持续了二十余年,当然了,这场明朝和缅甸展开的战争不可能真打了二十余年,而是断断续续地打了二十余年,并且谈不上国战,而是明缅的边境武装冲突,时打时停,最近的一场发生于去年,抗击缅甸军的明军主将正是一代名将邓子龙,他成功地击退了侵入华夏西南边区的缅甸军。
缅甸之所以这么“豪横”,连华夏都敢招惹,自然是因为上代缅甸王、一代雄主莽应龙缔造了一个全盛状态的缅甸,但他的继任者、他的儿子莽应里只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二流货色,莽应里有跟他父亲一样的勃勃野心,却没有他父亲的能力,所以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好战却不善战,导致缅甸国力逐渐衰退,以致于原本被缅甸按在地上摩-擦很多年的暹罗在一代雄主纳黎萱的统领下成功翻盘。今年初,莽应里看到纳黎萱大举征伐柬埔寨——纳黎萱攻打柬埔寨不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因为柬埔寨在泰缅战争期间站在缅甸那边,相当于缅甸侵略暹罗的帮凶——趁机起倾国之兵攻打暹罗,纳黎萱从柬埔寨班师回国迎战,暹缅两军在暹罗中南部的侬沙菜一带爆发大战,此战中,纳黎萱利用缅甸军骄狂轻敌的心理,设下诱敌深入、关门打狗之计,开战后,暹罗军佯装不敌、溃败逃跑,把缅甸军诱入山谷低地的不利地形里,然后突然调头反击,最终大破缅甸军,斩首两万五千余级。
夏华对这场战事了如指掌,因为参加此战的一支暹罗军的将领正是被他秘密派去暹罗的秦良玉长兄秦邦屏。当时,秦邦屏率领五千兵力负责伏击缅甸军,这五千人部分是他带去的新安军,大部分是他在当地招募和训练的暹罗华侨华人、暹罗人新兵,清一色地装备着火器,是纳黎萱手里的一支“王牌部队”。此战中,秦邦屏及其部下没有辜负夏华和纳黎萱的厚望,大展神威、大放异彩,发挥出极其重大的作用,缅甸军主将帕玛哈乌拔拉便是被秦邦屏部下使用火炮击毙的。
按照这个趋势,暹罗在纳黎萱统领下彻底战胜缅甸是为时不远的,但想要彻底灭亡缅甸,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是做不到的,夏华很乐意当纳黎萱的这个外援。
暹罗的局势让夏华很放心,安南的局势也让夏华很放心。
通过升龙城之战的大胜,加上抱住了夏华的大粗腿,莫朝解除了亡国危机,重新稳住了阵脚、收复大片失地、全据红河三角洲,反观后黎朝郑氏家族,实力大损、势力大减,很长时间内再也发动不了北伐了,但莫朝也已元气大伤,无力全面反击后黎朝,并且夏华发出了指示,所以莫朝接下来的重心是守土养民、恢复元气,安安心心地当夏华和华夏的海外粮仓,莫朝和后黎朝随之进入了“和平”阶段;后黎朝内部一片乱哄哄,郑氏家主郑松“因祸得福”,郑杜死了,这让他的家主地位没有了潜在竞争对手,更稳固了,并且他把升龙城之战的惨败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已经不能说话的郑杜的身上,接下来,他主要忙着集权、整顿清理内部、铲除异己,就像赤壁之战后的曹操那样,郑家的死对头阮家可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趁机对郑家发动了各方面的进攻,除了政治上的,两家的军队也在两家地盘交界处打起来,郑家不少地盘被阮家趁火打劫地抢了去。
以前,阮家因为实力不如郑家,所以对郑家基本上采取守势,同时积极地打着占城国的主意,而如今,阮家看到郑家大不如前了,所以对郑家采取了攻势,顾不上继续打占城国的主意了,还频频对占城国主动示好以稳定后方,如此,占城国承受的压力自然大大地减轻了。
用后世的话说,暹罗、莫朝、占城国“都挺好”。
环顾以华夏为中心的东方即东亚和东南亚,目前还不存在被西方列强入侵的危机,毕竟此时是明朝后期不是清朝后期,眼下,欧洲最强的是西班牙帝国,但该国已经露出衰退苗头,并且该国“仇家太多”,足以将其拖在西方无法染指东方,葡萄牙原本混得风生水起,如今被西班牙吞并了,正忙着复国,也绝对无力插手东方,荷兰、英吉利、法兰西都还没有壮大,俄罗斯虽然在大肆扩张着,但距该国横穿中亚、北亚窜到东方来还有一些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