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原先历史上丰臣秀吉侵略高丽失败继而忧愤病死后,他的部下们分裂成两大阵营,一方以石田三成为首,史称“西军”,另一方以德川家康为首,史称“东军”,双方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即西元1600年爆发了“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决定天下的一战”:关原之战。此战,双方都动员了十万余兵力,规模不可不谓之大,然而,在这么大的一场战役中,倭军动用的火炮也不过寥寥几门。由此可见,倭军是真的缺炮。
倭军玩火枪确实玩得很在行,但玩火炮纯属门外汉,既没怎么用炮轰过人,自然严重缺乏挨-炮的经历、经验以及相关的防备措施和手段,毕竟倭军在倭国内战中没怎么挨过炮,在踏上高丽后也没怎么挨过炮。新安军为防敌军炮击,装备大批土车,倭军则是一辆都没有,他们的竹束步楯只能防箭矢、枪弹,完全防不了炮弹。
李家寨之战是倭军第一次遭遇真正的“大规模的炮击”。
庄林一心严重地低估了李家寨的装备精良和“豪华”程度,他判断李家寨的火器只有不到一百支火枪,实际上,李家寨的火枪超过千支,并且还有上百门火炮。这么强大的军力,别说是庄林一心做梦也想不到,就是加藤清正甚至丰臣秀吉本人,同样做梦也想不到。加藤清正如果知道李家寨的军力竟如此强大,肯定会为他把庄林支队派去攻打李家寨后悔得肠子都要抽筋打结:这分明就是肉包子打狗啊!
李家寨的火炮就两种:虎蹲炮、虎威炮,没有大将军炮和无敌大将军炮,这两种火炮太重,运输不便,山寨目前也不具备铸炮能力,况且,对付倭军,虎蹲炮和虎威炮绰绰有余。所有的虎威炮都装填着实心弹,用于轰碎倭军的竹束步楯护具,所有的虎蹲炮都装填着霰弹,用于轰杀失去竹束步楯保护的倭兵人群。
虽然虎蹲炮和虎威炮在百步距离上就能开火,但刘企特地下令要把倭军放到眼皮底下再打,这是因为李家寨战斗队虽有一些战马,但没有真正的、较大规模的骑兵,这就注定了李家寨战斗队打防御战是毫无问题的,打进攻战、追击战是力不从心的,所以,必须在这场防御作战中最大限度地痛击倭军,如果老远就开炮,让倭军见识到火炮的威力、尝到火炮的厉害和知道李家寨有很多火炮,那倭军肯定会放弃进攻、退缩不前,李家寨还怎么痛宰倭军?
眼见倭军的攻击浪潮已经冲到了五十步内,刘企冷然地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站在刘企身边的一名家丁信号兵猛地挥下了手中的令旗。
看到令旗被挥下,所有火炮边的炮长一起大喝道:“开炮!”
每门虎蹲炮和虎威炮都早就装弹完毕,蓄势待发,听到开炮命令,各炮边的炮手一起从旁边一个熊熊燃烧的铁架上取出一根烧红的长铁钩往火门上点去。
“轰!轰!轰!…”火炮怒吼,虎啸震空。
炮击声对绝大部分倭兵来说,是一种很陌生的声音,就在他们稍发愣时,第一波炮弹已经风飑电激、劈头盖脑地砸向了他们。先开火的是虎威炮,它们的任务是轰碎倭军的竹束步楯。在所有人的注视中,二十多颗炽热的铁球实心弹划开二十多道青烟轨迹狠狠地砸向了倭军的那些竹束步楯,几乎全部命中,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了。刘企等人看得真真切切,只见那些铁球实心弹命中倭军的竹束步楯后就像铁锤砸在薄木板上一样,效果极佳。来不及尽览所有的炮击效果,刘企盯着其中一枚铁球实心弹,“轰”的一声和各种竹木破碎的清脆响声,一辆安装着竹束的倭军盾车刹那间被砸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挡得住箭矢弹丸的竹束完全挡不住炮弹,在炮弹的强大冲击力下近乎粉身碎骨,后面一个倭兵足轻来不及躲避,被击碎竹束的炮弹当头砸中,脑袋瞬间爆裂成了一团向外喷溅着各种血糊糊零碎的血雾,就像一颗被捏爆的葡萄,几道惨叫声响起,这惨叫声当然不是这个已经当场毙命的倭兵足轻发出来的,而是他身边的三个同伙发出来的,被炮弹砸碎的竹束激起了无数尖锐而锋利的碎片,呼啸着高速乱舞迸溅杀伤了他们,让他们的身上、脸上插满竹刺木刺,鲜血淋漓,眼睛都被扎瞎了,这种伤势并不致命,但让人生不如死,他们倒在地上打着滚,凄厉地惨叫着,痛得死去活来。
这个场景同时上演了近二十幕,因为同时有差不多二十辆倭军的竹束步楯盾车被炮弹击中继而被轻易地砸碎、摧毁,跟在后面的倭兵们死伤倒下去一片,最大的伤亡是两颗砸进倭兵人群里的实心弹造成的。倭军在正式发起冲锋时,一些性急的倭兵眼见推动竹束步楯的足轻速度太慢,等不及他们,直接从竹束步楯后钻出来展开了冲锋,成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