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37节 全罗道巡边使

第337节 全罗道巡边使

仗、英雄,才能让深陷痛苦和绝望的深渊里的李昖、高丽全国军民重新振奋起来。

好在,老天爷给高丽关上门并焊上钢筋时稍微地留了一道窗户缝,正是李舜臣,他在海上打得极其出色,犹如一片黑暗的高丽横空升起的一颗明星,给高丽军民带来了一丝光亮,急需英雄和正面榜样的李昖狠狠地封赏了李舜臣,先加封他为从二品下的嘉善大夫,没多久又加封他为正二品下的资宪大夫,然而,光靠一个李舜臣是远远不够力挽狂澜的,根本无法彻底改变高丽战局,毕竟,陆地上的战斗才是主要的,李舜臣在海上打得再好,也阻止不了高丽丧师失地,再者,李舜臣的战绩再辉煌,也很难拿出来展示给老百姓看,李舜臣击沉了大批倭军战船,难不成把那些倭军战船从海底打捞起来拖到陆地上?

李昖此时真想热泪盈眶地感慨一句“上苍保佑”,因为上苍不但让高丽诞生了水战名将李舜臣,还诞生了陆战豪杰李尧臣。谁能想到,本是一个老百姓的李尧臣竟能在战场上打出让高丽军所有将领都望尘莫及的大捷?斩首倭兵两千五百余级!两千五百余级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尧臣消灭的倭兵起码有三千甚至四千!众所周知,一支军队如果被敌军斩首一千,那这支军队的真实伤亡肯定不止一千,毕竟不会所有的战死者的脑袋都落入敌军手里。毫无疑问,李尧臣打出的大捷对高丽来说,可谓彪炳史册、震古烁今。

跟李舜臣相比,李尧臣这颗明星显然更大、更亮、更耀眼。

“我高丽不是没人!我高丽是有良将豪杰的!”李昖心潮澎湃,“海上有李舜臣,陆上又有李尧臣,加上大明的援助,我高丽最终肯定能打败、赶跑倭寇!是的!一定能!一定能!”

“殿下,”柳成龙趁热打铁地进言,“这李尧臣跟李舜臣一样,都是难得的人才、将才,您可要好好地重用啊!”

“当然!当然!”李昖毫不犹豫地连连点头,他现在对高丽军的那些将领已是失望透顶,非常愿意提拔新秀人才为国效力、成为国家栋梁,也成为他用来保卫和统治高丽的新生力量。

在沉吟一下后,李昖目光炯炯地看向柳成龙:“拟旨,敕封任命李尧臣为全罗道巡边使…”

高丽国的官职体系跟明朝大同小异,文武两派泾渭分明甚至更夸张,高丽国武官地位十分低下,但随着这场战争的爆发,武官的地位开始水涨船高。高丽国的军队官职由高至低依次是——

都元-帅:统领全国兵马,相当于全国军队总-司-令;

都巡边使:统领不止一个道的兵马,相当于大军区司-令;

巡边使:统领一个道的兵马,相当于军区司-令;

防御使:巡边使的部下,统领巡边使麾下一支兵马;

助防御使:防御使的部下,统领防御使麾下一队兵马;

助防将:助防御使的部下,亲自领兵冲锋陷阵的中级军官;等。

李尧臣即刘企被李昖敕封任命为全罗道巡边使,意思是:全罗道的兵马都归刘企统领,刘企就是全罗道军区司-令。当然了,全罗道此时也没什么高丽军的兵马了,刘企想有军队,只能自己想办法去招兵买马。

刘企既成了全罗道巡边使,那么,李家寨的抗倭义军也就成了高丽国官军了,不再是民间抗倭武装。

刘企这个全罗道巡边使在明军里至少是参将以上,三品起步,按照常理,刘企本是“平头百姓”,一下子当了三品大官?这是什么速度?坐火箭都没怎么快的。不过,李昖这么做是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国家都快灭亡了,谁还管那些规矩?必须破格重用人才。谁反对?那你也去打个斩首倭兵两千五百余级的大胜仗。况且,全罗道对高丽朝廷来说,不是沦陷区就是已经失去控制的飞地,交给刘企本就是没有成本的事。

除了这顶官帽,李昖没有给刘企钱粮财物等赏赐,因为他眼下根本就拿不出那些东西,但对刘企而言,他本就不在乎那些东西,他想要的就是这个官帽,有了这顶三品巡边使官帽,意味着他正式成为高丽国的高层要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