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和李昖还有柳成龙谈得十分“愉快”,双方各得所需,李昖和柳成龙只想着在大明援助下解除高丽的亡国危机,为达此目的,就算大明开出了“有些苛刻”的条件,他们也会饮鸩止渴,何况大明开出的条件完全谈不上苛刻,而是“互利双赢”的,夏华则考虑到要让华夏和他自己在这场高丽战争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华夏和华夏将士们耗费钱粮浴血奋战帮高丽驱逐倭寇、收复国土可不是当国际活雷锋的。
双方一直商谈到傍晚,敲定了若干细节,心情已完全阴云散尽、阳光灿烂的李昖特地以私人名义请夏华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最后还亲自把夏华一路送到夏华的住处。
回到住处后,夏华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同时思考起另一件大事。
华夏必须控制高丽,夏华也想控制高丽,前者是通过一系列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手段,后者则是通过在暗中“安插卧底”即化名李尧臣、已是高丽全国闻名的民族英雄刘企,除此之外,夏华似乎还可以在暗中干涉甚至操控高丽王室的王位传承。
大王子临海君李珒、二王子光海君李珲、四王子信城君李珝,三人里,李珒名声最差、最不得人心,还当了倭军的俘虏,李珲名声最好、最得人心,李珝最得李昖宠爱,但他目前身染重病、命悬一线。
另外,李昖正值壮年并且身体康健,不会短命,如果不出较大意外,等他驾鹤西去时,李珝只要没死,也已长大成年,所以,年龄和资历不是李珝的短处。
“我要不要选他们其中一个加以支持和掌控呢?”夏华思索着。
等夏华洗漱完毕、准备休息时,被他派去给李珝看病的人也回来了。
给李珝看病的人是李时珍次子李建元。
李时珍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中是嘉靖四十三年举人,目前在西南地区做官,次子李建元、三子李建方、四子李建木都是“半儒半医”,他们一边读书参加科举一边在李时珍熏陶下跟李时珍学医充当李时珍的助手,三人里,次子李建元对医学兴趣最浓厚、天赋最高、医术最精。在夏华的建议下,李建元放弃了读书参加科举这条路,专门潜心学医,不但向其父亲学习医药学和内科,还向陈实功、欧洲传教士学习外科和人体解剖学,是位“内外兼修”、既精通内科和医药学也精通外科和人体解剖学的名医。
李建元长期在夏华身边担任夏华的私人医生。没办法,夏华对自己的小命是很爱惜的,身边必须带个名医。
“情况怎么样?”夏华问道。
李建元回答道:“那位高丽四王子病情不轻,很严重,但不是没救,我仔细地诊断过了,那四王子的病情主要是可能喝了不干净的生水导致体内长了寄生虫或感染了病虫,伴有肠胃炎症、腹泻虚脱、高烧发热、失魂惊厥等症状,加上为他诊治的高丽医士在医理上研学不足,既没有消杀病虫的意识,也缺少青霉素、酒精等我们独家掌握的先进药物,还误用偏方土方,这才搞得病情越来越严重。”
“那你能治好他吗?”
李建元沉吟一下,回答道:“六七分的数吧!”
夏华点点头,李建元说“六七分的数”肯定是保守的,毕竟不能把话说得太大、太满,他说“六七分的数”实际上就有“七八分的数”。
“你跟李昖是怎么说的?”夏华问道。
李建元道:“我说我需要好好地想一想,回去查阅医书,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他犹豫一下,问道,“我需要全力医治那位高丽四王子吗?”
夏华笑道:“身为一个医士,你能见死不救吗?”
李建元神色庄严:“医者仁心,岂能见死不救?”
夏华颔首:“那你就全力地医治吧!”
李建元嗯了一声,随即前去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
李建元离开后,有高丽内侍宦官前来,对夏华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地道:“大人,殿下有请。”
“这么晚了还请我?”夏华很纳闷,但他肯定不能拒绝。
十几分钟后,夏华被请到行宫里的一栋偏殿的一间房间内,只见这间房间装饰得姹紫嫣红,还能闻到胭脂水粉味,应该是女子的住所,不知是李昖的妃嫔还是女儿住的。
房间里除了夏华,只有李昖和一个女子,没有下人仆人婢女,那女子一脸小鸟依人地跪坐在李昖身边,应是李昖的某个妃嫔,夏华稍微看了她一眼,只见此女年龄二十五岁左右,个子高挑、身材丰满,长相虽不算美貌,但十分耐看妩媚,夏华瞄她一眼时,却见她也抬眼看过来,眼神里竟有几分柔意碧波。非礼勿视,夏华急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