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团指挥官黑田长政等人,江原道划归第四军团指挥官岛津义弘等人,庆尚道划归第五军团指挥官福岛正则等人,全罗道划归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等人,忠清道划归第七军团指挥官毛利辉元等人,京畿道划归第八军团指挥官宇喜多秀家等人…扣除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高丽八道正好一个军团一个道。
为什么瓜分高丽没有丰臣秀胜那份呢?实际上,不但没有丰臣秀胜那份,也没有丰臣秀吉本人那份,身为拥有优先权的最高统帅,他并没有在高丽境内划出最好、最大的一块地给他自己,为何?因为在丰臣秀吉看来,高丽算什么?只是一块“小蛋糕”而已,真正的“大蛋糕”是面积大得多得多、富饶繁华多得多的明国,他和属于丰臣家的丰臣秀胜压根没必要跟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抢高丽这块“小蛋糕”。丰臣秀吉已经规划好了,等打下了明国,明国最富饶繁华的江南地区会是他本人的新领地,宁波就是首府。跟明国这道山珍海味相比,高丽这点三瓜两枣算什么?
这么快就瓜分高丽,也是丰臣秀吉鼓舞激励部下们的重要措施,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为他的野心蓝图冲锋陷阵,他总得让小西、加藤等人吃到肉不是?肉切切实实到了嘴里,小西、加藤等人才有干劲。另外,把高丽八道分给小西、加藤等人,也能让他们在明军发动反攻时全力以赴:脚下的占领区已经是他们的私人领地、他们的财富,他们岂会不拼死保卫?
听完加藤清正使者的利诱劝降,众目睽睽之下,刘企仰天大笑,然后举起一个大铁皮喇叭中气十足、声若洪钟地回答道:“我李尧臣乃堂堂正正的高丽人,岂会屈服于你们这些倭奴蛮夷?我李尧臣生是高丽人,死为高丽魂!你告诉加藤清正,想招降我李尧臣,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他有本事就来进攻吧!我李尧臣奉陪到底!李家寨上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刘企的声音远远地传扬开,全寨上下大部分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听到他如此荡气回肠、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回复,李家寨所有人无不感到心头热血激扬:李大人如此忠勇不怕死,我们岂能畏惧退缩?必须以李大人为榜样,在李大人的率领和指挥下痛击倭寇,就算战死了,也能死得轰轰烈烈、流芳百世。
刚加入李家寨不久的郭再祐、权应铢、孙仁甲、金沔、赵宪、灵圭、李延馣、高敬命、黄璞、金千镒、崔庆会等人听完刘企的这番话,纷纷对其肃然起敬,他们原本内心里对刘企多多少少有点不服气、不完全服从甚至有些微词,但在这一刻,他们都被刘企彻底地折服了。
“壮哉!真英雄也!”郭再祐等人感慨振奋不已,“我高丽能有李尧臣,真是上苍保佑!”
得知刘企的回复后,加藤清正愈发欣赏和遗憾:“真是一个武士啊!可惜,却是东瀛的敌人!”他随即握紧双拳、下定决心,“必须打败李尧臣!否则,高丽难平。如果小小的高丽都打得这么拖泥带水,那还怎么拿下比高丽大得多的明国?”
这场高丽战争已经爆发半年了,打了这么久,随着时间推移,包括丰臣秀吉本人在内,大部分倭军首脑的心态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自是最大的反战派分子,除了他,另外八个军团指挥官大多也怀疑丰臣秀吉制定的“进军明国攻占华夏”战争计划的可行性,比如第七军团指挥官毛利辉元,他曾在高丽给倭国的家人写的信里说道:
“…据说明国比东瀛还要大,因此,以我们现有的实力不足以统治它,不仅如此,语言障碍也让我们难以应付那里的人,虽然太阁殿下声称明人比高丽人更弱,但我怀疑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人手进入并且统治那个国家。”
以上内容说明了两件事,第一,倭国高层们对华夏其实相当不了解,他们的地理知识十分匮乏,居然不知道华夏领土面积足足是倭国的三十倍,他们只是粗略地知道“据说明国比东瀛还要大”,由此可见,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认为华夏比倭国小或者华夏跟倭国差不多大,顶多认为华夏比倭国“大一点”,完全不知道明倭两国领土面积的巨大差距,完全没有大小概念,毫不客气地讲,丰臣秀吉等人野心勃勃地想要挑战、征服华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行为;第二,小西行长的厌战、反战思想在倭军高层们里其实比较普遍,只是程度不一。
因为对“进军明国攻占华夏”这一战争计划缺乏信心,所以毛利辉元等人对战争结果退而求次,他们没信心、没兴趣打完高丽打明国,只想把已经到嘴里的高丽给嚼碎咽进肚子消化掉。如此,毛利辉元等人已经通过这场战争大赚了,他们的领地面积几乎个个都翻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