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77节 战场也是后勤基地

第377节 战场也是后勤基地

军团来到平壤参战继而被全歼,所以也被水到渠成地收复了,至于平安道南边的黄海道,驻守当地的倭军第三军团指挥官黑田长政得知第九军团全军覆没、大友支队近乎全军覆没、小西军团“损失惨重,被迫南撤”消息后没有任何含糊和迟疑,连夜带着第三军团剩余部队放弃了黄海道,比从平安道逃来的小西军团逃得更快地逃去了黄海道南边的京畿道的汉城。

随着平壤一战,北高丽的平安、咸镜、黄海三道一起被全面收复,明高联军一路南下、高歌猛进,很快就穿过黄海道兵临京畿道。京畿道中部是汉城,北部便是“高丽三都”之一开城,驻扎在这里的是倭军第六军团,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不战而逃,率部也逃去了汉城。

迫于明高联军大兵压境的危机,倭军几个军团全部退缩到汉城,打算据城死守与明高联军在此展开决战。

“欢迎!欢迎!欢迎天朝大军!”

“天朝皇帝万岁!天朝大军万胜!”

“大明天朝万岁!大明天军万胜!”

被明高联军近乎兵不血刃地收复的黄州城、海州城、开城等城镇的街道上,明高联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蜿蜒穿行而过,明军官兵们个个龙精虎猛、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高丽军官兵们也都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道路两边的高丽百姓们喜极而泣、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地高喊着各种欢迎明军和高丽军的口号,他们的欢迎是出自真心的,包括很多以前对高丽王朝感到不满的高丽平民,因为倭军来了后,他们刻骨铭心地发现:高丽王朝的贪官污吏们固然可恶可恨,但倭人更加不是人。

在发兵高丽前,丰臣秀吉对倭军发布了“一钱切”训令,即“倭军官兵哪怕掠夺一个钱币也要斩首”,这道训令说明丰臣秀吉是要求入侵高丽的倭军维持军纪的,因为在他心里,高丽以后会是倭国的新领土,倭国想在高丽建立稳固和长久的统治,必须拉拢收服人心,但…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入侵高丽的倭军几乎都没把所谓“一钱切”当回事,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光是在第一个被倭军侵占的釜山,倭军就悍然屠杀当地平民和高丽军俘虏三万多人。侵入高丽的倭军足有十几万人,这十几万人吃喝拉撒睡所需粮食物资如果都从倭国本土跨海运来,成本未免太大,为何不“就地征集”“以战养战”?在差不多拿下高丽后,丰臣秀吉把高丽八道分封给了毛利辉元等人,毛利辉元等人对此深感心满意足,不想下一步攻打明国,只想守住自己在高丽的新领地、抗拒来袭的明军,所以他们纷纷在其控制区内大兴土木地修建城堡、加固城池等等,干这事的自然是高丽老百姓,大量高丽平民被倭军强征为奴隶劳工,没日没夜地劳作,累死病死饿死冻死、被虐待致死被处死不计其数。

如此一来,高丽民众恨透了倭军,望眼欲穿地盼着自家军队和被寄予更大希望的明军打过来解救自己脱离火坑苦海。

乘坐在一辆马车上,夏华看向外面夹道欢迎的高丽百姓,发现他们几乎个个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瑟瑟发抖,显然都处于饥寒交迫中,这是因为倭军抢光了粮食、被服等等一切能抢走的东西。

“督帅!”夏华对旁边骑着马的李如松唤道。

李如松策马靠近上来:“怎么了?”

夏华道:“这些高丽百姓都缺吃少穿、奄奄待毙,我军必须立刻赈济救助他们,给他们发放粮食、被服等物,再组织他们在我军收复区内安置下来屯垦种田,这场高丽战争并不会迅速结束,况且,收复高丽全境后,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要把高丽变成我们的前进基地和粮食物资供应地,而不是拖累我军的负担。”

李如松点点头:“夏大人高瞻远瞩、思量深远,本督知道了。”

随着大军推进,每收复一地,李如松和夏华都安排一批官兵留下,动用军粮设立粥厂救济饥肠辘辘、饔飧不继的高丽百姓,然后组织他们重建家园、屯垦种田。高丽跟明朝一样,因为太平时间太长了,所以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全国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少数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豪强地主的手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八成以上的广大平民农民却没有土地或土地很少,这个畸形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和平时期大致上还能维持稳固,但随着战争爆发,一下子被打破了。

战争会给一个国家的社会造成全面大洗牌,就比如眼下的高丽,那些占有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豪强地主平时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老百姓奈何不了他们,但在手上有刀的倭军的眼里,他们就是一个个肥得流油的肥羊继而对其痛下杀手,这些肥羊要么死了要么跑了,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