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反击明军的倭军火枪手们在打完枪弹后正心慌意乱、双手发抖地装填着弹药,明军骑兵已经冲锋到跟前了,他们逃都逃不了,人的两条腿怎么跑得过马的四条腿。野地上,步兵火枪手们只有列队结阵才能硬扛骑兵,单打独斗的话,火枪的作用还不如长枪,有几个步兵火枪手能站在原地保持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地对飞速冲杀向自己的敌军骑兵开枪、装弹、再开枪?这年头的火枪又不是后世的能够连续射击的冲锋枪、突击步枪、机关枪。
“啪啪啪…”交战区域内,枪声此起彼伏,参战的辽东铁骑们配备的武器既有用于远程攻击的新安骑铳、弓箭又有用于近身攻击的马槊、腰刀,实战中,他们对稍远处威胁较大或价值较高的目标往往用骑铳进行射杀,不怎么用弓箭,因为在马上很难拉开强弓,难以进行近距离直射,只能进行远距离抛射,这样射出去的箭杀伤力不强,倭兵们普遍披甲,用弓力不强的弓对其进行远距离抛射效果不佳,不如冲上去用马槊刺砸、用腰刀劈砍。辽东铁骑们所到之处,腥风血雨滚滚,一丛又一丛倭兵在肝胆俱裂中被他们用骑铳打得身上绽开喷血的血窟窿飞起摔落、用马槊刺得透心凉、用马槊砸得连头带盔破碎或筋断骨折、用腰刀劈砍得人头飞起滚落、一具具无头尸体喷涌着一股股血泉颓然倒地,一条条被砍下的臂膀肢体漫天飞舞,奔驰的战马还把一股股倭兵撞得七窍流血地腾空惨叫,倒在地上来不及发出哀嚎就被粗壮沉重的马蹄践踏成了一滩滩肉泥。
同样勇猛参战的女真骑兵们没有火铳,虽有长矛和腰刀,但他们更喜欢使用弓箭下马近距离直射倭军。一队队女真骑兵呼啸着,就像在山林里围捕野兽那样,在截住一股股仓惶逃跑的倭兵后,他们纷纷勒马停步、翻身下马,拉起弓力强劲的清弓搭上重箭近距离地射去。清弓配用的重箭又长又粗,箭羽多以雕翎、雁翎等大型禽类的羽毛为材料,箭杆多用桦木或杨木,呈现两头稍细、中部较粗的流线型,这样能增强抗风干扰能力,还能一定地提高飞行速度和穿透力,箭头又大又沉,箭镞用透甲锤点钢,射石不卷,破甲力很强,这样的箭射中人体后入肉很深,中箭者会血流不止且很难止住,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甚至生命。毫不夸张地说,清弓重箭的杀伤力不逊于此时的火铳枪弹,虽然射程不如火枪,但射速更快。历史上明末时,火器不如明军的后金军就是用清弓重箭抗衡明军的火器的,还占了上风,明军往往看到后金军靠近过来就心慌意乱地连连开火,结果打光枪弹却没能遏制住后金军,等后金军靠近上来,明军手忙脚乱装弹,火枪射速不如弓箭的缺点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后金军则在近距离上连连射箭,从而无往不利。
眼下,因为夏华,高丽战场上的倭军尝到了明末明军的痛苦。截住倭兵们的女真兵们跳下马来、张弓搭箭,射得又快又准,箭如流星飞电并且几乎箭无虚发,中箭的倭兵们发出痛不欲生的凄厉惨嚎声,有的倭兵被射中面门,重箭几乎射透了整个脑袋,颅骨都被射穿了,箭头从后脑勺贯通而出,带出一股喷射的鲜血和脑浆,当场倒地毙命,有的倭兵被射中身体,他们身上的铁甲根本挡不住重箭,重箭深深地刺入他们的体腔内,撕裂了他们的肌肉和内脏,让他们倒在地上血流如注、疼得死去活来…没中箭的倭兵们魂不附体、调头逃跑,女真兵们翻身上马,纵马狂奔,挺起长矛展开冲刺杀戮,在杀光这批倭兵后,将其首级统统割下挂在马项下,然后兴高采烈地前去围追堵截下一批倭兵。
“放!”喝令声后,枪声爆鸣、炮声隆隆,那是火器营的火枪手们、炮兵们在李家寨的山坡下设立阻击线配合山坡上的李家寨战兵们前后夹击进攻山寨的倭军,杀得这些倭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哀嚎着排排地倒在遍地的尸骸血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