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417节 丰臣秀吉的对策

第417节 丰臣秀吉的对策

了二十五万石的封地。据说曾有人问丰臣秀吉为什么只给黑田如水这么少的封地,丰臣秀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我要是给他一百万石的封地,他就能以此为本钱拿下倭国天下。”丰臣秀吉给黑田如水很少的封地就是为了“防着他”。

高丽战争爆发前,黑田如水被丰臣秀吉打发去退休养老了,如今又把他请过来,原因是无需多言的。

“悔不听先生之言呐!”丰臣秀吉长叹一声,这里没有第三个人,黑田如水又是“倭国第一智者”,所以他没必要在黑田如水面前死鸭子嘴硬或打肿脸充胖子,“平壤、汉城,我军都被明军大败,加上高丽军也在全罗道战场上给我军造成了重创,高丽战局日益恶化,事已至此,该当如何?还请先生教我。”他用恳求的眼神看向黑田如水。

黑田如水神色平静如水:“敢问太阁殿下,您觉得我东瀛还能战胜明国吗?”

丰臣秀吉脸上立刻浮现出一种难以启齿的尴尬、难堪、羞耻混合着的表情,他没吭声,用默认的方式回答了黑田如水的问题。丰臣秀吉此时已经遭受过“社会的毒打”,已经初步明白自己和整个倭国到底有几斤几两,他内心里不得不痛苦承认:倭国确实不是明国的对手。

或许有人会奇怪,丰臣秀吉的战争计划为什么是“第一步攻占高丽,第二步攻占明国,第三步攻占印度”?特别是第三步,很是莫名其妙,印度哪里招惹到丰臣秀吉了?丰臣秀吉为啥要征服根本不属于东亚文明圈子、跟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印度呢?原因是这样的:倭国此时的主流“世界观”是“三国论”,倭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由东瀛、华夏、印度这三个“主体国家”组成的,至于高丽、琉球、安南、吕宋等国以及葡萄牙、西班牙、波斯、奥斯曼等西方国家,都只是“世界主体边缘处的边边角角”。换而言之,丰臣秀吉的战争计划就是要征服他心里的“全世界”。当然了,这只暴露了倭人们的夜郎自大外加极度浅薄的地理知识。

黑田如水又问道:“敢问太阁殿下,您觉得我东瀛还能全占高丽国吗?”

丰臣秀吉脸色阴沉得能滴出墨水,因为事实已经告诉他:明国这个“大蛋糕”他肯定吃不到,高丽这个“小蛋糕”他也注定吃不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高丽是明国的“小弟”,明国岂会允许倭国占领高丽?

黑田如水淡淡地道:“继续打下去,胜算渺茫,全面撤兵,则会动摇丰臣家的江山稳固,众大名遵从您的出兵命令,耗费了那么多的兵马钱粮,最终却一无所获,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唯一的停战方式就是跟明国达成和谈协定,在高丽境内占有一二个道,从而体面地结束战争。如此,有了高丽境内那一二个道的新领土,您才有多余的土地封赏给众大名,众大名得到了好处,才会消除怨气、继续臣服和忠于您。”

丰臣秀吉点了点头,语气幽微地道:“确实如此。”

黑田如水接着道:“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继续向高丽增兵,一方面对明国摆出我们要跟他们拼到底的架势,让明国皇帝和朝廷上下感到棘手,逐渐失去耐性,想早点结束战争,另一方面在接下来的防御战中有足够的军力打出几场胜仗,让明国皇帝和朝廷上下确定他们如果不跟我们和谈停战、一味地使用武力对付我们,是得不偿失的,继而慢慢地软化态度和对策,此为‘以战促和’,但不管怎么说,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怎么谈都不会有好结果。”

丰臣秀吉再次长叹一声:“也只能这么做了。”

黑田如水慢悠悠地补充道:“除了战场上的手段,不要忘了对明国、高丽国的内部使用策略。高丽朝堂上党-争非常激烈,先前高丽濒临亡国,他们顾不上继续内斗,如今,亡国危机已经解除了,他们肯定又要内斗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明国那边,明军提督李如松在高丽战场上可谓大出风头,不管是平壤战役还是汉城战役,他都打得非常成功,功劳巨大,我估计明国皇帝都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他了,然而,这样的将军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阶段,那就是功高震主。明国开国皇帝朱元璋杀了那么多的开国元勋,为何?这个套路,无需多言。对明国皇帝来说,李如松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对李如松来说,他把我们彻底打败了,那他的大祸也为时不远了。我军连连失利,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向明国提出议和…应该说是求和,明国皇帝和明国朝廷肯定不感到意外,他们会认为我们已经被打怕,如此一来,我们就争取到了新一轮备战的时间。”

丰臣秀吉心神起伏,他感到自己的思维得以拨云见日:“先生高见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