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的圈套,让德川家避开了这个死局,您该不会认为夏大人这么做是不求回报的吧?”
德川家康在心里叹息一声,夏华这么“帮”德川家,岂会对德川家没有要求?德川家已在身不由己中成了夏华的棋子。
夏华会对德川家康提什么要求呢?当然是让他在合适的时候造丰臣秀吉的反。这一点,夏华还没对德川家康开诚布公,德川家康或许已经猜到了。
稍知倭国战国史的人都知道,丰臣秀吉在统一倭国后发动了明倭高丽战争,结果大败,这场大败仗让丰臣家元气大伤,并且丰臣秀吉本人也病死了,蛰伏多年的德川家康随后篡权,在最关键的关原之战中消灭了效忠于丰臣家的势力,接着又发动了几场战争,把丰臣秀吉的子孙赶尽杀绝,丰臣家彻底灭亡,德川家独霸倭国。
从表面上看,德川家康篡夺丰臣家天下是水到渠成的事,实际上,德川家康赢得并不轻松,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可能导致他失败的因素,比如:
输掉明倭高丽战争确实让丰臣家元气大伤,但并没有真正地动摇丰臣家的根基,倭军在历史上的高丽战争中死伤了约八万人,这个数字并不算特别大,须知,倭国足有一千多万人口,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就能拉起十万大军,丰臣秀吉是死了,但他的八百万石直属领地还在,丰臣家实力仍然很强,大大地超过二百五十万石的德川家康;
倭国最强的大名自然是丰臣家,第二是德川家,丰臣秀吉在死前设计了一套“五大老”制度,即挑选出倭国除丰臣家外的五个实力最强的大名任命为“五位托孤辅政大臣”,要求他们齐心协力辅佐自己的儿子,同时也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抗衡,五大老里,老大当然是德川家康,老-二是前田利家,前田利家跟德川家康不是一条心的,他既实力强又德高望重、深得人心,有他在,德川家康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前田利家活过德川家康,说不定德川家康直到死都不敢篡权,结果老天保佑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在丰臣秀吉死后还不到一年就也死了,他死后,倭国没人能真正地压制住德川家康了;——蒲生氏乡本来具有大老级实力,有资格也成为大老,但他死得早并且可能就是丰臣秀吉下手毒死的。
即便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都死了,德川家康的篡权之路仍然困难重重,除了丰臣家和德川家,倭国还有一堆大名,这些大名有的拥护丰臣家,有的即便讨厌丰臣家也不一定投靠、支持德川家,德川家康仍然在实力上居下风,他只得把自己伪装成丰臣家的忠臣,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利诱、哄骗很多大名和忠于丰臣家的将领投入德川家阵营,比如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试想,如果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没有上当,站在德川家对面,德川家康如何赢?
即便有了足够的实力,德川家康打赢关原之战也险,比如,他的三儿子德川秀忠率领德川家嫡系部队三万兵马前去关原参战,结果被敌对阵营的真田军牵制在了别处,没能及时赶到关原,可想而知,这是多么重大的失误,导致开战后,敌军占了一定上风,另外,敌军总大将、拥兵最多的毛利辉元一直举棋不定、按兵不动,敌军大将小早川秀秋又在关键时候临阵倒戈…如果毛利辉元断然出兵,如果小早川秀秋没有反水,关原之战很有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德川家康将会篡权失败。
总而言之,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造反都胜算不高,他在眼下造反的胜算就更低了,但不要紧,夏华压根没打算靠德川家康一人就颠覆倭国,他要的只是德川家康点燃倭国再度陷入内战的第一把火,而丰臣家的实力也会在这场被夏华完全改变的明倭高丽战争中损失得更大,数倍于原先历史上。
“高丽海峡完全被我东瀛军水师控制着,秀忠他们在情况不妙时,完全可以及时撤退、乘船回国,不会沦为夏华的人质。”德川家康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德川家康完全没有想到,高丽海峡的制海权很快就要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