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水师对躲藏在釜山港内的倭军水师残部展开的水雷攻击从半夜持续到凌晨,陆陆续续的爆炸此起彼伏,港内火势没完没了,天亮时,倭军水师残部基本上被消灭,大半战船被炸坏或被烧毁,仅余不到二十艘幸存,毫无疑问,倭国水军大势已去,被困在高丽境内的倭军也大势已去。
上至丰臣秀吉,下至高丽境内倭军的足轻小兵,无不感到透顶的绝望,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高丽战争,倭国已经输了,并且输得很惨很惨。
对马岛水陆捷报传来,明高这边欢声雷动、欣喜若狂。
燕京,紫禁城,皇极殿。
端坐在龙椅上的万历帝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上心里乐开花地听着下面群臣百官的恭维祝贺,他越听越舒服。
这场明倭高丽战争从一开始,明国朝廷里就有不小的反对声,明军出征后,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这才让朝堂上的反对声小了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眼见这场战争似乎要打成持久消耗战,那些反对声又大了起来,加上今年中原又发生洪灾饥荒,国库钱粮吃紧,越来越多的大臣、高官主张见好就收,挟军事上的胜利之威,在谈判桌上逼迫丰臣秀吉认输,给丰臣秀吉一个台阶下,双方体面地和谈停战。
持这种观念的明政府高层们一是从现实角度出发,二是缺乏对外开拓意识,毕竟华夏已经很大很大了,不管是华夏的普通人还是掌权者,在他们看来,埋头经营好华夏就可以了,何必打华夏之外的主意呢?华夏之外不都是穷山恶水的蛮夷之地嘛?三是他们不知道倭国很有油水,认为战争持续下去就是每天每夜不断烧钱,妥妥的亏本买卖,早点结束早点止损。
万历帝顶着这些反对声音,力排众议地坚持把这场战争打下去,是承受了不小压力的,特别是丰臣秀吉下令扩军增兵后,明政府里的反对者们更是借题发挥,他们的理由是:何必把人家丰臣秀吉逼得狗急跳墙呢?瞧瞧,他派来了更多的军队,咱大明王师就算最终能打赢,付出的代价也会翻倍增加,不划算,不划算啊!
面对这些越来越大的反对声音,万历帝有苦难言,因为他不但要打赢高丽战争,还要反攻倭国本土、彻底征服倭国,可他没办法对群臣百官说出真相,他难道说“你们懂个屁啊,倭国有很多金矿银矿的”,这话一出,麻烦就大了,那些老家伙还不两眼放光“原来如此呀,陛下您早说嘛,打,狠狠地打,我们支持您哟,但打下倭国后,那些金矿银矿…嘿嘿,起码要拿八成送进国库”“啥?陛下您不同意?来来来,我们给您翻账本,您看,全国多少地方急着用钱?多少大项目、大工程等着拨款?”万历帝还怎么把倭国的金矿银矿暗中占大头?
无奈之下,万历帝一方面用皇帝身份压制那些反对声音,一方面忍住心疼肉痛从他的私人小金库里掏出一百万两用于中原的赈灾事务,这才让那些反对者消停了点。
如今,随着对马岛之战大捷传来,万历帝彻底地有了底气,他满面红光、理直气壮:“你们都看到了?我大明水军一举摧毁了倭国水军,还夺取了高丽海峡中的对马岛,控制了高丽海峡,断绝了倭人从倭国本土和高丽之间的海路,这样,高丽境内的倭军再多,也只是瓮中之鳖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大明王师都不需要主动攻杀他们,他们就会饿死了,所以啊,别看倭军好像很多,消灭他们其实很轻松的。”
“陛下圣明!”
“陛下神机妙算,可比太祖、成祖也!我大明必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堂上响彻着对万历帝的歌功颂德声,让万历帝深感扬眉吐气、舒畅无比:尔母婢也,老子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天天被这帮老家伙横挑鼻子竖挑眼,今儿总算让他们心悦诚服地称颂老子一回了!
汉城,德寿宫。
“哈哈哈…”接到报告的李昖心花怒放地仰天长笑,“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寡人早就知道,大明天军在今年开春后迟迟没对庆尚道的倭军发动全面进攻,打个金泉城都打得拖泥带水,实在是大大不符合大明天军刚猛凌厉的风格,朝堂上很多人有的自作聪明,认为大明天军战力退化了,还有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大明天军故意消极迟缓,是为了挟寇自重、想要对我高丽提出更多的条件,现在看来,真是可笑啊!大明天军其实早有一举解决庆尚道倭军的全盘计划!妙哉!妙哉!大明天军真不愧是天朝王师!这场仗打得真是漂亮啊!”
前来报告的柳成龙在心里暗暗吐槽:殿下,您现在的这番话可真是事后诸葛亮,话说您当初也是这么自作聪明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