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前田利家被逼出来的怒火,夏华轻描淡写:“是又如何?”
前田利家一下子噎住了。
夏华看着前田利家:“前田,你是小孩吗?怎么会说出这么幼稚的话?这场战争是你们挑起的!你们不但想要吞并高丽,还妄图攻打我大明、灭亡我大明、征服我大明,把你们的国都从京都迁到燕京,让你们的天王入主紫禁城,瓜分我大明的土地,江南地区便属于丰臣秀吉本人,宁波正是他的新领地首府…这些,你们以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清清楚楚!对你们狂妄自大的野心,我们深恶痛绝!我大明皇帝陛下更是龙颜大怒!你们既然主动挑起了战争,那你们就天经地义地要承受战败的后果!如果这场战争是我们输了,你们会对我们客气吗?”
前田利家大惊,继而感到惶恐骇然,他没想到明国方面对丰臣秀吉的战争计划掌握得这么清楚,简直就是了如指掌,这让他感到就像一下子被扒了底裤,当即胆怯,勉强撑起的一丝硬气也因为“做贼心虚”而烟消云散了。
忍住心头的慌乱,前田利家努力地让自己的语气不至于太软:“夏大人,这场高丽战争,我东瀛并未输掉,就算损失了被困在高丽和对马岛的那十数万兵力,我东瀛仍能组建起百万大军,足以再战!”
夏华轻轻一笑:“再战?那战场就不是在高丽了,而是在你们的本土!”
前田利家再度大惊,因为夏华此话的意思是再清楚不过了,这让他心头急剧七上八下,他咬牙道:“大明朝莫非要跨海猎取东瀛本土?莫非,大明朝忘了元朝的前车之鉴?想当年,蒙古人是何等强盛,横扫天下无敌手,从东土一路打到西洋,然而,他们连续两次妄图攻打东瀛都遭到惨败!由此可见,我东瀛绝非弱小可欺之邦!”
夏华哈哈一笑:“蒙元岂能与我大明朝相提并论?当年,你们有‘神风’庇护,我大明皇帝陛下很有兴趣看看这次还会不会有‘神风’!”
前田利家彻底地慌了,明国水军此时都已经在高丽海峡中把倭国水军打得全军覆没了,说明国水军运送明国陆师横渡海峡必会失败,这不是自欺欺人么?真有“神风”的话,此时为什么不刮?明军水师战船队此时就在高丽海峡中随心所欲地开着呢,对马岛也已经被明军攻占,下一步,明军水师战船队运送明军登陆部队踏上倭国本土,那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夏…夏大人,”前田利家冷汗涔涔,“在下刚才言语有失,还请您息怒。那个…夏大人,对大明朝来说,一个忠诚恭顺、稳定有序的东瀛藩属国肯定好于一个混乱不堪的东瀛藩属国,是不是?夏大人,丰臣太阁殿下虽为东瀛国主,但全国的土地、兵马、钱粮并不都在他手里,很多大名其实割据一方、自成一系,比如德川家康、毛利家、蒲生氏乡等等,丰臣太阁殿下能够力压群雄、统领东瀛,靠的是实力和威望,这场战争让他的实力和威望都已大损,如果大明朝执意对他逼迫到底,他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统一基业必会崩溃,丰臣家一倒,那些怀有野心的大名必将举兵起事,届时,东瀛天下必然大乱,国土破碎、战争不息,试问,这样的东瀛,对大明朝又有何用呢?”
“这不是最好不过吗?”夏华冷笑,“你们忙着打内战、自相残杀,正好大大地有利于我大明军队踏平倭国!”
“夏大人!”前田利家心急如焚,“事实恐怕未必如此!东瀛人再怎么窝里斗,可一旦外敌入侵,都会贯彻家国大义而摒弃前嫌、合力对外!大明朝军队想要征服东瀛,绝非易事!即便胜利也会得不偿失,被大明朝军队占领的东瀛还会爆发此起彼伏的反抗,就像安南那样!况且,那样的东瀛,能让大明朝获得什么利益?反而会成为大明朝每天每夜都要耗费钱粮的累赘。反之,大明朝对已愿臣服于大明朝的丰臣太阁殿下高抬贵手,让丰臣太阁殿下能继续统领东瀛、维持东瀛的稳定有序继而每年上贡大量财物,岂不美哉?岂不比前者好无数倍?”
听完前田利家这番话,夏华脸色变了变,没有反驳。
前田利家这番话里有一句“就像安南那样”,指的是明朝前期的一件大事。明朝第三位皇帝即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明朝发动了一场“明征安南战争”,战争起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军在这场战争中通过一年激战,灭亡了安南并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但明朝对安南的统治只持续了二十年,二十年后,明朝放弃了安南,安南得以复国。明朝为什么会放弃这块已经吞并的新领土呢?主要原因是安南并非无主之地或人口较少的蛮荒之地或没有固定的本地势力之地,安南人有自己的历史,已具有一定的国家、民族意识,他们不甘心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