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516节 回国进京(1)

第516节 回国进京(1)

倭国那边忙着在愁云惨雾、暗流涌动的气氛中准备迎击明朝很可能会发动的攻伐倭国本土之战,高丽这边一边忙着战后重建一边举国上下尽情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

经过这场战争的摧残和破坏,高丽国力险些崩溃,就算从去年冬开始已着手战后重建,到现在也不过是“稍有起色”,高丽朝廷在这件事上所需的钱粮大部分依靠明朝接济,所以,高丽人想举行大规模的、盛大的庆祝活动也有心无力,全国上下也就汉城是真正的一片欢腾,满城处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人人喜笑颜开、欢呼雀跃,白天鞭炮声震耳欲聋、持续不断,夜晚烟花腾空也持续不断,照得全城一片不夜,家家酒楼爆满,客人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

德寿宫里,李昖已经大醉了几天几夜,他醉得昏天暗地、稀里糊涂,都不知自己醉了几天,反正每天不是喝醉就是迷迷糊糊地半醉半醒,然后又喝醉,胜利了,高丽朝廷和宫中自然要举办一场又一场的欢庆宴、庆功宴等各种名目的宴会,李昖每场都畅快痛饮喝得酩酊大醉,因为他太高兴了,建国二百年来,高丽还是首次遭到这么大的浩劫、这么险恶的危局,他在一开始是真的认为一切都完了,好在,这场战争总算结束了,风雨总算过去了,高丽国起死回生了,他也起死回生了,他的生命、他的权位、他拥有的一切…都没有失去,都继续拥有着,这种在鬼门关口晃一圈、劫后余生的狂喜如何不让他痛快淋漓地醉上一场又一场?

不只是李昖,高丽朝廷的大臣、高官们在这段时间内无不开怀畅饮,广大老百姓也都喜极而泣、抹着眼泪,感觉就像做了一场噩梦。这场战争给高丽在各方面带来的影响都会是深远和长久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民生、社会…还有文艺,因为这场战争,真不知多少高丽文人墨客会写出多少诗词歌赋、传世佳作。

高丽朝廷上下在忙着欢庆时万万没敢忘了“跪谢天朝父国的大恩大德”,高丽本就高度亲华、忠于明朝,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高丽上至朝堂下至市井,绝大部分人都对明朝发自肺腑地感恩戴德,为首者就是李昖,捷报传来后,他郑重地沐浴更衣,在宫外面朝燕京方向焚香设案、三跪九叩,在册封本国功臣们时他特地强调“今此平贼复国之事,专由天朝之军,我国将士不过或随从天军之后或幸得零贼之头而已”“天朝对我国有着再造之恩,永世不忘”,亲笔手书“万折必东”“再造藩邦”等感激明朝的题字,下令高丽朝廷跟明军一起修建安葬明军阵亡官兵的英烈陵和祭奠、供奉、纪念他们的英烈祠,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汉城,在高丽专供明国使臣下榻的太平馆的西侧,叫宣武祠,另有愍忠坛、大报坛和建于平壤的武烈祠等,派遣官员专门管理和守护,每年的重要节日和特殊日子,他和以后的历代高丽国王都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拜祭。

另外,李昖还打算给宋应昌、李如松、李化龙、夏华等明方参加高丽战争的高层官将人等在高丽各地建生祠,但被夏华等人婉拒了,这东西可不能随便建。

被李昖派去燕京代表他和高丽朝廷向万历帝、明政府谢恩的使臣一批接一批,持续了好几个月就没停过,上一批刚千恩万谢地离开,下一批就跟着来了,搞得大明朝廷相关部门都嫌烦了:话说三遍淡如水,致谢也是一样,连谢十几次就不叫致谢了,叫烦人,那些天花乱坠、文采斐然、变着花样不重复的谢恩话语听得耳朵快长茧了,最重要的是,这帮高丽人都是空着手来的,想趁机捞点油水都没处下手,还要倒贴他们在京期间的吃喝拉撒睡等费用。

李昖和高丽朝廷当然想送礼物感谢万历帝和明政府,毕竟,空着手上门致谢实在不成体统,无奈,他们现在穷得叮当响,就连维持高丽朝廷官府机构运转和战后重建国家的钱粮都是明朝或借或送的,哪有贵重礼物送给万历帝和明政府,就算拼凑出三瓜两枣也拿不出手,搞来搞去,李昖最后精挑细选了一批高丽美女作为礼物敬献给了万历帝。

在这同时,宋应昌、李如松、夏华等人也回国了,他们接到了万历帝的圣旨,让他们回国进京,不用说,等着他们的会是万历帝的封赏,高丽这边的军务交给留守的李化龙主持。打了一年多的仗,大获全胜,万历帝该论功行赏了。

宋应昌、李如松、夏华等人的回国跟高丽境内明军分批放假回家探亲是同步的,会有部分明军被他们带进燕京,负责押运战利品和俘虏、向万历帝告捷、向京中百姓展示大明朝得胜凯旋王师的战果和威武英姿,以此宣扬国威、振奋国人、震慑宵小。

汉城郊区,一处明军营地。

军营内的一座监狱里,牢门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