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开始就陷入了一种抑制不住、不断发酵的躁动,人人凌晨时分就起床了,处处张灯结彩、华灯争上,使得夜色中的京城灯火犹如璀璨星河,就像年三十的晚上,满耳欢声笑语,人声喧哗鼎沸,热闹非凡,正阳门内外和通往紫禁城的主干道两边挤满围观民众,还有密密麻麻、挥汗如雨地维持着秩序的京营官兵,不折不扣的万人空巷、摩肩接踵。为能亲眼目睹得胜凯旋之师的威武风采,大批百姓半夜三更就赶过来抢位置了,甚至连街道两边的屋檐上、树上都爬满了人,还因此而发生了多起有人不慎坠楼、从树上摔下或把房屋踩塌的意外事件。
为给万历帝庆祝生日同时喜迎王师凯旋告捷献俘,京中大大小小衙门提前一个月就对京城展开了大扫除,破旧的道路都被翻新整修过了,满城整洁喜庆,属于官府公家的建筑物都被重新装饰粉刷过,焕然一新,老百姓也跟着一起动手,民房、商铺、客栈、酒楼、茶馆、饭店、青楼、勾栏瓦舍…同样干干净净、披红挂彩,很多店铺包括风月场所,特地挂出牌子宣布降价以欢庆盛事或对从高丽前线回来的军士们打折优惠。兴致很高的万历帝声称要与民同乐,豪爽大方地下令给京中家境不好的居民送去酒食,给孩童们发放糖果糕点。拿到糖果糕点的孩童们欢呼雀跃,到处奔跑追逐嬉戏玩耍,他们虽然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好事,但知道今天比过年还要开心热闹。
此时的城外,准备进城的官兵们早已列队完毕,人人迫不及待、兴奋激动,在起床后都把自己的盔甲武器整理了一遍又一遍,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宋应昌和夏华属于文官,穿着官袍,李如松是武将,特地穿上全套铠甲,密集的甲片在旭日东升的霞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泽,他骑着一匹雄健非凡的骏马,整个人犹如天神般威严。
吉时到时,负责向导的礼部官员示意可以进城了。
宋应昌满面红光地大手一挥,潮水般的欢呼声立刻大作而响、直上云霄,官兵们浩浩荡荡地通过正阳门进入京城,脚步声密集如雨、轰鸣如雷,全军龙精虎猛,甲衣如云、刀枪如林,最前面的自然是宋应昌、李如松、夏华等高级官将和他们的卫兵们,然后就是押运着一辆辆大车的军士们,山呼海啸般的惊叹声、欢呼声、喝彩声刹那间响彻全城,那些大车上有的摆放满明军在高丽战场上缴获到的高级战利品,比如倭军的旗帜、倭军大名武将中高等武士的盔甲,这些东西在明国百姓们看来,充满了浓浓的异域风格,让他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原来外国异族军队的旗帜盔甲是这个样子的,跟大明军队迥然不同,有的大车看起来十分惊悚吓人,因为车上尽是倭军首级,层层叠叠、满满当当,堆得尖尖的,有的龇牙咧嘴、死不瞑目,有的五官扭曲、面目全非,还有的已经残破变形了。
明军在高丽战场上斩获的倭军首级相当多,平壤大捷,斩首一万四千多级,汉城大捷,斩首四万一二千级,还有别的战役比如对马岛之战等,全部加起来足有将近十万,绝大部分没有被明军丢弃,而是用生石灰粉保存起来,此时一股脑地送回燕京告捷,震撼力自然非同凡响。这么多的倭军首级,都是大明军队的战功和荣耀,将华夏王师的武威彰显得淋漓尽致。
“哇!那些就是倭寇的首级啊!”
“好多啊!装了这么多辆大车!”
“看哪,快看哪,都是倭寇的首级啊!怕是有十万颗了吧?”
“大明王师威武!大明王师万胜!”
“快看!还有活捉的倭寇呢!”
在装满倭军首级的车队后,是那三百多名被明军用于献俘的倭军俘虏,走在第一个的就是立花宗茂,他们个个动作机械、表情麻木、眼神呆滞而空洞,浑浑噩噩,犹如行尸走肉。
见到这幕的百姓们先是惊叹无比,继而欢声如雷,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宋大人!宋大人!”
“李督帅!李督帅!”
“夏大人!夏状元!夏驸马!…”
宋应星、李如松、夏华等人所到之处,看到和认出他们的百姓们大声地欢呼叫着他们,人人兴奋至极、激动万分,都为自己国家有这样的名臣、名将、人中龙凤而感到极度的自豪。
骑在马上的宋应星、李如松和坐着马车的夏华都笑容满面地对两边百姓们不断地拱手。
“好汉!好汉!”
“英雄!英雄!”
“好样的!好样的!”
对队伍里的普通军士们,百姓们同样满怀崇敬,为他们欢呼,让他们也都兴奋激动得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