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不了了之。
徐磊的运兵船直接南下,他的第一站就是菲国的比斯利格市,他将以那为基础将整个相连的岛都收入囊中。
再占领十四个岛上的城市,就可以将米国殖民者引过来,打他个天翻地覆,占领这个岛后将其经营好,向南威胁印西国,下一步将印西国的巴步拿到手中,再下一步拿下澳国。
一行货船和补给船绕过菲国的北部岛屿,直**斯利格市,过了弯弯温度高起来,所有人都换上了自卫军早已制作好的夏服,没有任何标志,女特战队员每人一个大丝巾围在脖子上,上穿短袖,下穿着薄薄的直筒裤,角上一双布单鞋,每人还配了拖鞋,但在这行军的时候都在练习船上射击,是不允许穿拖鞋的。
从上船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训练任务,海军陆战队的官兵轮流驾驶船只,没有任务的,在船边练习再海上瞄准,三万多人徐磊带来的两万把自产的毛瑟步枪,枪管做了加长处理,都配备了自产的八倍狙击镜,加长的枪管让优秀狙击手射中一千米目标没有问题。
作为突击武器的捷克机枪,带来了一万挺,全部是这几个月自产的机枪,枪管也是直接外加工,做了加厚处理,省却了制造枪管时的麻烦。7.92mm*57mm的子弹生产线和7.63mm*25mm的驳壳枪子弹生产线,徐磊各带一套,每天可以生产各十万发两种型号的子弹。手雷的生产线到了那里后直接组装设备进行注壳生产,引信和炸药组装即可。先期带来了一千万发7.92mm子弹和一千万发7.63mm手枪弹,完全满足半年战斗的需要,自卫军战斗是最节约子弹的,只有训练打靶最浪费。
这时,一艘拖船赶了过来,拖船后面拖了十几艘旧渔船,每艘渔船上竖着二十个胸靶,最后一艘货轮上正在练习瞄准的士兵,对准靶子,确定瞄准后开枪,然而三百米距离没有一个射中靶子。徐磊站在倒数第三艘货轮上拿着望远镜一直观望,看到成绩也没有表情,但心里波涛起伏,这要是实战还怎么打。
徐磊马上给各船发去电报,要求每人对靶子射一发子弹。
七艘货轮和两艘给养船的士兵,都拿着枪准备射击,
所有步枪手,只有晁斌射到靶子胸部,连徐磊也只是射中靶子的脖子,没有射中头部。
在海上是不允许用狙击镜的所以标靶设在三百米处。
面对残酷现实,徐磊电报告诫所有人,一切从头开始,将备用步枪全部拿出来训练射击,练习计算弹道和掌握住射击平衡。
机枪手一样,同样要学会计算特殊情况下弹道理论,适应海上作战需要。
以严格而著称的特战队员全都认真起来,如果发生战斗,这个仗没有办法打,你射不中敌人,不代表敌人射不中你。
徐磊后悔没有将37直射炮安装在货轮上,现在货轮一千米外一点自卫的力量都没有,如果菲国来一艘炮艇整个运输队都完了。
心里默默祈祷不要发生意外,同时,要求迫击炮船上实弹射击训练,海上风大,又颠簸,迫击炮的炮弹弧形弹道非常容易被忽大忽小的风向改变弹道。
越是这样越是强烈要求克服困难,一定要练好迫击炮攻击技术。
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唯一保命武器。
一百二十门80mm迫击炮。在颠簸的海面上,不断摇晃,随着一发炮弹在三公里远的海面上距离拖船拖弋的渔船五米,基本达到了三公里射击要求。又一发炮弹飞向海面上的天空,距离渔船六米左右,在掌握好节奏后,整个货轮的迫击炮不断根据波浪起伏发射炮弹,基本上都打在距渔船五米左右的地方,又一轮射击,依然达到要求的五米左右。
于是全部货船停止,这个船上的炮手坐着皮划艇,颠簸在波浪中快速滑向各自要教导的货轮上。当货轮开动,半小时后,迫击炮发射的炮弹击中渔船的五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