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家里原来在奉天做生意,因为孩子当兵在直奉战争中战死,儿媳带着孩子走了,他们一气之下,卖掉商铺到这里来定居,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和邻里的关系都很好,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家就换了人,就是这一对年轻夫妇,一般她们白天很少出门,有时出去好几天,也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工作,在娜塔莎寻找到怀疑对象后,就制定了盯梢计划,决定先以这两个怀疑对象为突破口,重点侦查他们的往来关系。
为了保证盯梢不被发现,对每一个人的盯梢每天都用三个小组,防止被发现打草惊蛇。
经过两周的侦查,那个商人一直活动在奉天兵工厂宿舍的附近,他接触的都是在奉天兵工厂的技师,而且不是一个,他更多的时间是在他们下班后,找他们喝酒聊天,白天这个商人就在宾馆睡觉,晚上正好他们旭日技师下班,他再找他们喝酒聊天,每天换不同的人。
娜塔莎没有急于收网,而是做了充分调查,对他每次约到喝酒的旭日人进行调查。
奉天兵工厂虽然是一个大厂,但每个分厂是互不来往的,只有厂长统一开会或调度时,才允许个别人到其他厂区活动,但那也是有很复杂的手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安全,现在的枪厂只生产枪管,自从引进两套枪管生产设备后,刘浩看到生产过程太复杂,而且次品率很高,就提出了改进方案,经过反复三个月的试验,终于将新的生产工艺试制成功,新的工艺,枪管次品率降到1%以下,速度提高了十倍,膛线几乎不需要处理,核算过后比外加工节约了30%的费用,但两套设备每月也就只能出产五千根合格的枪管,而且,主要是炎黄共和国现在到处开工,钢材特别紧俏,工厂没有多余的产能生产枪用钢材,刘浩只有还是按照以前的计划,一边外加工自动步枪的枪管,一边尽可能地进口更多枪用钢材,同时,按照新的工艺制造加工枪管的设备,设备生产非常复杂,两个月才能生产一台,刘浩几次想用流水线的办法生产这个设备,都是无功而返,设备太精密,工艺太复杂,只能慢慢生产,这就是所谓的慢工出巧活。
但这些设备的制造都是在单独的工厂生产,没有用到旭日的技术工人,旭日的技术工人都是原来奉天兵工厂聘用的技工,很多人都跟随刘浩他们工厂工作,原来都在自行车厂、汽车厂都工作过,他们主要是生产炮弹和火炮的工厂工作,统一后他们都改为炎黄户籍,在炮厂投产后,就把这些旭日老技工又请了回来。
确定这些技工都是在炮厂后,侦查的方向就是谁去过枪厂,经过调查,一个叫小野川下的技术人员经常向枪厂那里走动,但是他进不去,就找枪厂的一个技术人员聊天,其他的行动没有,晚上奉天兵工厂是严禁乱走动的,和宵禁差不多。
根据这个线索,娜塔莎将主攻方向对准了枪厂的技术员,他在兵工厂的保卫科让枪厂厂长将这个叫小李的技术员秘密传唤了过来。
当娜塔莎出示证件后,小李当时就要吓瘫了,娜塔莎问什么,他说什么。
原来,小李进厂时就认识了这个旭日的小野技工,但当时也就是见面熟悉而已,没有任何交道,后来小李参加零号基地的枪支生产,这个小野被聘到自行车配件厂生产自行车配件,就没有联系过,小李是从高卢国进口两台枪管成型机后,因为技术全面被选入生产枪管的团队,并参与了设备改造。
小李说:“在半年前,这个小野在兵工厂门口和我巧遇,小野硬拉着我去喝酒,因为有保密要求,不得和其他人随便联系,但这个小野川下硬拉我过去,我感觉都是一个厂的人也就没有推脱,就和他一起喝酒,开始几次都是喝酒聊天,没有说到关于枪的事,但一个月以后他就向我打听是不是生产新的狙击枪,我就心里有了警觉,再后来两个月我就躲着他再不和他一起喝酒,他就反复找我,我晚上要么就直接在厂里加班躲着他,要么就说有事直接开溜,直到有一天他找到我家,威胁我如果不给他提供情报就加害我的家人,我没有办法,才告诉他,我们是生产枪管的,没有生产整枪,他不信,就以各种借口到厂里找我,但都被拒之门外。每次找我,厂里只同意让我出来和他说事,我就和他说现在是生产枪管,他问我一个月能生产多少?我还是按照设备改造前生产的数量告诉他,他才相信我原来说的话都是真的,可能他对这个设备原来就有研究。
最近就没有找我,事情就这样,我一句假话都没有,如果他不威胁我家人,我也不会告诉他生产枪管,我错了,愿意接受任何处理,说完,他叹了一口气。”
娜塔莎和厂长、保卫科长研究后,决定还是让小李继续回去工作,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