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六十三年,十一皇子得帝遗诏,继承天统,改年号为西盛。西盛帝年十三,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将皇权巩固,边疆安定,不敢所有妄动。
西盛十二年末,朝臣以西盛帝年二十五,后宫空无一人,恳请西盛帝选秀,以充实后宫,延绵子嗣,江山才能千秋万代。
西盛十三年三月,天下大选,无数姑娘一轮一轮的挑选下来,到了储秀宫就剩下十几位。
秀女们在储秀宫学习了三个月的礼仪与入宫规矩,次日各回各府,静候佳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谭百潼1,淑慎性成,勤勉柔顺……着即册封为从六品才人,钦此!”
谭百潼恭恭敬敬的走上前接过圣旨,再跪下:“臣女谢恩。”
随后大夫人的丫鬟拿出一个锦囊塞到宣旨公公的手中,宣旨公公掂了掂分量,十分满意。
待宫里人走了后,大夫人瞥了她一眼,“进了宫,别被富贵权势迷了心,忘了家里的好,现在家族与你的荣华富贵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女儿谨记夫人教导。”谭百潼语气里带着一股嘲讽。
大夫人冷笑,未曾多言,甩袖而去。
“大姑娘,您都成主子了,她还这般。”丫鬟愤愤不平。
“背后议论他人,易招事端。”谭百潼警告多嘴的丫鬟,“我虽成了皇家人,可还是没啥地位的才人,大夫人说的在理,日后的地位还要看家里。”
三日后,新人进宫,宫里早已上上下下准备好了,启国禁后宫妃嫔带奴才进来,踏进皇宫时,不免有些怯意。
站在皇宫的偏门,谭百潼稳了稳神,在太监的带领下走进了埋葬了无数娇花的深宫,她莫名回首,将宫外最后一点景色牢牢记住。
“小主您住在颐景宫晓月阁,行礼内务府早就打点好,您安心即可。”
到了晓月阁,谭百潼拿出十两银子放在带路的小太监手中,“多谢公公,不知公公可否说一下其他妃嫔的情况?”
小太监把碎银放在嘴上咬一口,笑眯眯地把银子揣袖子里,小声说:“位份最高的是文贵人,其次是罗贵人、张美人和秋美人、秦常在,还有一位季答应,以及祝更衣。小主别担心,她们同您一样都是刚入宫,现下估计还在拾掇着。”
待他走后,谭百潼若有所思,在储秀宫时,并没有姓文的姑娘,那便是封号,想必就是太后娘娘的表侄女向家嫡出小姐吧。
“奴婢(奴才)恭迎小主,贺喜小主!”两个年岁差不多同她大小的宫人磕头行礼。
才人按规矩只有一名普通太监和宫女,可谓人少得很。
“你叫岁晚,”她指着宫女说,随后指着太监,“你叫归雁。”
“谢小主赐名。”
“你们多大了?何时进宫的?”
“奴婢十二,是今年二月与归雁一同被内务府挑中。”
“奴才十四岁。”
谭百潼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银子放在他们手中,“这十两银子呢,是要你们知道,只要忠心,绝对亏不了你们。若是想三心二意,那就别怪本小主心狠。倘若来日有旁人拿捏你们家人,尽管开口,本小主绝不会做事不管。明白?”
岁晚和归雁连忙磕几个头,连声不敢。
谭百潼躺在柔软的床榻上,伸出手朝空中抓了抓,极为开心。想要她给未来两个嫡妹做踏脚石,她绝对不会答应,进来一个,她弄死一个。
刚入宫这三日是不能侍寝的,本来若有皇后,她们第三日早晨就得去给皇后行大礼。
次日,岁晚在谭百潼用早膳时,小心翼翼地说:“小主,奴婢听说文贵人今日去了玄宸宫用早膳。”
谭百潼神色未变,安安静静地喝粥。
岁晚摸不清楚主子的秉性,连忙跪下掌嘴:“是奴婢多言,奴婢该死。”
“你这是做什么?”谭百潼喝完粥后,“本小主不喜欢动不动打自己。你做的很好,下次有什么动静都说一说,不要刻意打听,惹人怀疑。”
“奴婢明白了。”
宫里初来乍到还不熟悉,昨夜没睡好,她坐着看了会书便睡了回笼觉。待她一觉醒来后,又听到岁晚遮掩不住笑意的道些趣事。
“小主,据说祝更衣听到文贵人去了玄宸宫用膳的时,就想争宠,不顾身边人的劝阻,去了千鲤池跳舞,不慎跌落湖水,后宫都传开了。”
谭百潼哑然失笑,这才入宫第二天呢,就这般坐不住,真真是……
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