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风燥。
自入夏以来,中原大地没有一滴雨落下,土地都干得裂开了缝。
赵彦顶着酷暑在看火枪兵练兵,无非就是三式,站起举枪,放下,蹲下。可正是因为如此,火枪队无一人偷懒。
虽说鞑子因强于骑射,宣称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对于赵彦来说,嗤之以鼻。
燧发枪可不同于一般的火枪,发射快,易填装。
有了这等利器,再会骑马的人也是白送。
.....
按照赵彦的吩咐,族老家中一个叫赵承继的年轻人将要开辟商路,为赵家庄再寻一条出路。
这时,赵承继前来汇报。
“军堡之中,油盐买卖尚且还好,都是熟人,不过也不利于我们安插人手。”
“目前唯一能下的就是登州城,鱼目混珠。”
“根本不能保证消息的及时性。”
赵彦想了想,蹙眉摇头。
“那可不行,万一有任何意外,我们岂不是瞎子?何况,能多给就多给点,给多了总会松口的。”
“一旦有了鞑子和贼人的消息,我们也能多赚点,是吧。”
“可是现在骑兵训练难,真正掌握骑术的咱们一时半伙也找不到。”
“那样的话,无论从何时何地发来的消息,我们将一无所知。”
赵彦的解释让赵承继目瞪口呆,果然如同他想的那样。
怕是地方指挥官,无恶不作,总可苛捐杂税不断,将锅甩到他们身上正常。
怕的就是他们成了睁眼瞎。
赵承继叹了一口气。
虽说他在族里的资历不算小,可在赵彦面前,总觉得自己想法不够。
前头说信不及时,现在又说成了赵家耳目。
不说别的,现在登州一带哪还有贼寇敢上赵家庄找麻烦的。
这很明显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行,我想办法,行了吧。”
到了最后,赵承继根本拗不过赵彦,只得无奈应下。
他这边还有那天收缴贼寇身上的不少银两,组织人手,对外交际,覆盖撒网终归是个慢活。
急不来。
不过想想老族长暗暗给出的思路,赵承继就不敢再想去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赵彦,你这怕不是要干一番事业,而是要来场大的啊。”
按照赵承继的估计,怕是赵彦的野心不小,这从要情报的规模上就不难看出。
......
居住在已经翻新过屋内,赵彦心里有了其他想法。
若只是靠着族里这一千多号青壮,即使算上妇女儿童,守着一亩三分地还行,要想四处出击确实很难。
所以必须得学习流民那一套东西。
别看李自成现在如同丧家之犬流窜各地。
那是他还没有得到李岩等人的帮助,对于流民还是炮灰用法。
管一顿饭就让人为他拼命。
万一攻下城池而不死,那就在赏一顿,直到十来八次以后这才升为老营人手。
而李闯在崇祯十年这个夏天,手上也不过才万余人。
跟粮食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可是要给到赵彦身上,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
治愈开垦荒地,那就得看运气,目前登州卫有六个千户,每人把守一地,其中土地肥沃,适于种粮的就在三个千户手下。
说起来,也是赵家庄选得位置不好,只能每次单靠鱼获来得一口喘息之机。
夏税相当简单,就是交点钱就能摆平。
可是由于土地兼并,官员压榨,辽事艰难,内乱渐生,税银见风似得涨。
现在光是一个人头税,就能让一个中等之家年内破产。
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无疑是除了朝廷,让各方势力眼馋的都想直接吞下。
赵彦这边每日不忘打卡,除了武器外,还获得不少肉食,而这些,自然能让族人们的笑容多了起来,脸变得好看。
想要扩大编制,就看能不能把流民掌握在手里。
“承前。”
赵彦叫来了另一名族人,一副猥琐模样,可是胆大心细,嘴皮子也溜。
开口之前,赵彦就随口问了一下。
“干这个是个不能露面的活,而且得背负骂名,忍辱负重。”
“叫你来就是想看看你同不同意。”
赵彦问出这话的时候,双眼紧紧盯着赵承前。
“有事你定,不过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