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到来,莺飞草长。
自下了一场雨后,流民们就赶紧再前面翻过的荒地上开始劳作,重新将地都开了出来,等于又过了一遍湿地。
近年的干旱已经让流民们想尽办法去维护好土地。
从过完年到现在,赵家寨的总人口早已经破了四千。
兵力的增长上,赵彦也只是招纳了二百人,将总兵力控制在一千二百余人。
目前兵与民的比例还是太高。
这天,老族长叫来族老和赵彦他们。
他将千户补缺的事说了一遍,看向了赵彦。
赵彦盘算了一番,这才抬起头来。
“登州李呈,族长您也跟他打过交代,这人是个认钱的,那不妨我们就多摆点姿态出来,如何?”
老族长和族老们对视一眼。
他们心知,一旦拿下千户这个位置,意味着他们又能明目张胆的扩兵了。
从赵彦提供粮食和兵器开始,赵家寨起兵、练兵到如今的整兵,差不多已过去八个多月。
以几次对阵情况来看,无论是官兵还是贼匪,都无法应对他们的列阵。
“自从更叔在通往莱州的线上传播,还有一些本地亲戚朋友的说法,人口数量上还是说得过去。可是族长,我看还是地盘小了。”
“黄县这里就是之前的田守义,如今没了他掣肘,咱们还能再灵活一些。”
“夏天收了粮,先看一批,混得吃,尽量让咱们的库里有粮食储备。说起来,还是我们开荒开的晚了。”
以赵彦签到的速度,供应物资充足,保证了人口增长速度。
问题就是怕一旦有了偏差,将会落到最惨的境地。
谈起荒地,赵彦和老族长就聊了起来。
“咱们赵家军成形较晚,两个因素主要决定了胜仗关键,一个是粮食储备,另一个就是火药储备。”
老族长点了点头。
“其实,火药咱们的消耗不快,年后又开了两个库,目前总计七个库,共计一万四千余今。”
“粮食从登莱两个州府零零散散收了不少,差不多有一千余担。对于咱们的日常消耗来说,还远远不够。至于你提到过的番薯和土豆,已经传回了消息,不过就是种子太少,等的他们多收集一些。”
“你朋友每次给的粮草至少能维持我们短期消耗,长期还得咱们自己来积累。”
听到这番话,众人大吃一惊。
以前总觉得敞开肚皮吃,粮食管够,可是人口增速一旦上来,他们自己都算不过来。
现在战争消耗倒是其次,主要是日常所需就不少。
看到众人表情,赵彦不动神色。
这也就是他的目地,让所有人重视粮食,在这个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的时代,粮食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想过了,想要补上千户这个缺,登州那边得有人能说得上话。”
“还有就是我们认识的千户,比如那个王知,我送个礼过去。”
没人反对这个意见。
如今他们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进则退,何况,有机会摆在前面,为何不积极争取。
赵彦就相当于赵家寨的大家长。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
赵家寨所处的位置靠海,这也方便了他们低调发展。
而现在通过剿匪已经崭露头角,想要再和以前默默无闻一样是不行了,那就只能是边招流民边进行扩充。
上河寨也是由当年抗倭所建的海防军户之一。
他们宰了谭平以后,登州新委任了一个张新担任百户,就目前看来,跟他们基本没甚交集。
黄县这边牵扯到两个千户的范围,一个是沈从文,一个就是田守义。
姓沈的离得远,可是暂时不考虑他的影响。
想到这里,赵彦就把这个活打算分派给赵承继。
“承继,你那边的夜不收也该动一动了。让他们没事就去千户所去溜达一圈,有主的地尽量花钱搞下来,必要时可以对千户所里的人提供一些保护。”
“可是彦哥,我们刚刚才把他们千户所的男子都杀了。”
赵彦将前几日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自从田守义死了事传过去,那边本来就剩下人都基本上跑光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
老族长眼睛一眯。
“你族兄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去,凭的那么多话。”
接着,老族长看向赵彦。
“彦小子,我这边也安排点人过去,不行从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