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混在明末当军阀,开局就灭清 > 第104章 居心叵测有叛逆之心

第104章 居心叵测有叛逆之心

昌平州。

乔太监担心被蒙骑溃兵所愤,率领一万两千兵马仓皇离开延庆向东撤退,驻扎在了昌平城外。

人困马乏的军队也无心值守。

士兵们打着哈欠东倒西歪在帐外打起了盹。

乔太监和唐通一上一下冷着脸坐于帐内,一言不发。

尤其是乔太监,面若冰霜,当初他受命来此监军,许多人甚至就连皇帝也暗示他要分兵。

于是,他照做了。

他没有跟的孙传庭混上军功,同时无力承担拦截重任。

这么一对比下来,他和他的军队无所事事,来此就是给人做了垫脚石。

谁知道哪个赵家军那么能打。

“他们兵精粮足,披坚执锐。”

终于,唐通打破了沉默。

“乔公公,相信您也看到了,官军中少有铠甲,连吃都吃不饱,谈何有利的兵器。古有云,欲要善其工,必先利其器。”

“本将不解,朝廷没有下发给钱粮,他哪来的钱财和装备?”

“还有,登莱为九边重镇,朝廷默许两万至三万兵马,他们赵家军是起兵于山东,万不可能只有区区几千。”

“留一半守登莱,还有一半带来保定?糊弄鬼呢?”

乔太监听得眼睛越来越亮,站了起来。

“大人所言当真?”

“当真。”

乔太监的脸色在昏暗烛光中若隐若现,悱恻阴沉。

“本是全歼之局,就因为有些人私心过重,暗藏精兵,导致蒙骑逃掉两千余人,此乃贰心之举,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呼!

听到乔太监已经动起了脑筋,唐通松了口气。

他们可以顺水推舟把罪责甩给赵彦,只要上面认为赵家军罪大于功,那么,一切就都好说。

乔太监的这封奏报没有直接递到宫内,而是先送到了兵部。

杨嗣昌看完一脸铁青,把信交给了洪承畴。

比起人菜瘾还大的杨嗣昌,显然洪承畴想得更多,也把这封奏报背后的影响全部翻了一遍。

洪承畴和别人不同,他既不属于东林党,也不属于阉党。一个阉人领兵,在他眼中看来不过是一个窝囊废罢了,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目前的首辅杨嗣昌痛恨东林党,所以崇祯用他,也有敲打东林之意。

前有祸国殃民的阉贼,后有空谈误国的东林。

他看出了杨嗣昌的些许意思,想要替赵家军编个理由度过这场危机。

新的首辅登台,正是施展人生抱负之时,制订的十面张网也符合现状。在他看来,无非是想让赵家军成为一支可攻可守的奇兵,用来抵挡北方蛮夷。

说白了,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杨嗣昌就敢用。

洪承畴自然不想让孙传庭或者是赵彦那边的功劳过于显眼,不然他这个蓟辽总督就坐不稳了。

此事也瞒不住,也没太好的理由。

反正他不想帮谁说话。

将奏折合上,洪承畴递还给了杨嗣昌,满脸无奈。

“要说里面没有东林党那帮人的笔墨......”

“呵呵,我是不信的。”

京师已经传遍了赵彦的英勇,更是受到无数人吹捧。

连文人会友都在传唱一介武夫。

“这些武人确实有些无法无天。”

见洪承畴谈起东林党,正好戳中了杨嗣昌的死穴,他既讨厌东林党,也讨厌那些自以为是的武将。

“我自与陛下说去。”

将所有能想到的事情盘算了一番,杨嗣昌跟洪承畴了一些,这才直奔皇宫。

与此同时,崇祯正一脸黑线,翻看手中的奏折。

兵部推行的合练之策,黄河以北皆为闻警即至。可是看看保定府这次合兵,来的是顺天府,保定府,真定府各卫所之兵,总镇没来几个。

山西一个没来,山东就来了一个。

崇祯算来算去都觉得不对劲,他记得孙传庭可是给了充裕的合兵时间,离近点的爬也能爬到。

看来各地兵马皆是听宣不听调,主意大得很。

而现在这些武将,一个个又打不得骂不得,剿灭贼寇还得指望他们。

崇祯正独自生着闷气,就听到杨嗣昌觐见。

“杨爱卿打算何时去荆襄?”

一见面,崇祯就劈头问了起来。

北方长城以外暂时消停了,川陕闯贼也是下落不明,唯有湖北还在张献忠的祸乱之下。

眼瞅着大明朝有复苏之兆,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