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指导施耐庵写水浒传?
等等!
叶轩双目一张,我滴个亲娘姥姥,这不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吗!
大神啊这是!
一瞬间,脑海中关于施耐庵的记忆全数复活。
施耐庵,本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江苏兴化人。
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三十六岁中进士入朝为官,曾为北元的钱塘县史,只因想为穷人办点实事而与当地权贵不合,怒而辞官。
后来跟着张士诚起义,想要推翻暴元,结果张士诚为了对付朱元璋投靠了元朝。
于是施耐庵这位爱管闲事的肌肉猛男再次辞官,失望透顶的他决意归隐山林、漫游天下,教书育人、书酒为伴。
两次失望的为官经历,让这位爱管闲事的路人甲不再对朝廷保有期待,甚至在大明建立后,为了躲避朝廷征召,干脆躲到了老家旁的一座古庵。
在之后便专心写作,并诞生了伟大的《水浒传》。
这位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的伟人站在面前,叶轩难免惊呼出声:“您就是施耐庵老先生!”
将将从回忆中脱离的施耐庵微微一怔,奇道:“小哥儿认识老夫?”
叶轩一愣,当即意识到自己嘴快了,于是搜肠刮肚的圆谎。
“鄙人幼年时曾今随家人旅居杭州,常听当地的老人家提起当年您,为了给百姓们办点实事儿儿不惜与权贵大打出手!”
“虽然最后事儿没办成,但您能为了百姓弃官不做、舍了二十年寒窗之苦,这份气魄、这份拳拳之心已让百姓们铭感五内!”
半真半假的一通马屁,拍的施耐庵通体舒泰,当听到杭州的百姓甚至还惦念着他,差点感动哭了。
毕竟,那都快是三十年前的事儿了。
“唉,终究还是没能造福乡里,老夫愧对江东父老!”
施耐庵一边咂摸着嘴,回味着臭豆腐的滋味,一边摸着眼泪。
“如今老夫垂垂老矣,再想少年意气已是不能,只能寓居家中写书为乐。”
叶轩心中一动,这个时间点,施耐庵应该是在创作《水浒传》不禁八卦起来。
“不知施老先生在写什么,不知道小子有没有机会观摩?”
施耐庵飒然一笑,“不过是些话本小说,不值一提!”
“哦,小子正好也对话本颇有兴趣!”叶轩继续套话。
施耐庵眼睛一亮,罗贯中不在身边,他正好缺个有共同话题的说话人,顿时把叶轩抓了临时知己,大吐苦水。
话本起源于宋,最初乃是一种说书艺术,常以口语化的文字叙述故事。
因为故事生动、语言通俗,而且大多是反应社会现状的故事,所以深受百姓喜欢。
诸如《宣和遗事》《西游记》等都是话本中的代表作。
当得知叶轩也读过《宣和遗事》,施耐庵不由微微有些得意道:“不瞒叶小哥,老夫最近正在写一本《江湖豪客传》,便是以这《宣和遗事》为参考。”
“而此书灵感则是以北宋年间,宋江水泊聚义三十六好汉,老夫打算筹齐一百零八将,写一篇恢弘侠义。”
施耐庵简要的说了下大概的故事梗概,毕竟是花了数十年写出来的得意之作,遇到同好便忍不住要炫耀一番。
然而当叶轩听到书名却是一愣,片刻后恍然过来。
传闻施耐庵最初给小说取名《江湖豪客传》,但是好友罗贯中却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于是提议改名《忠义水浒传》,只是随着时间逐渐被简称为《水浒传》。
作为后世人,叶轩还是觉得《水浒传》更有逼格些,不忍施老多走弯路,叶轩不禁提议道:“哦,既然是写的群雄水泊聚义,不若该叫《水浒传》岂不是更贴切?”
“水浒传?”施耐庵闻言一怔,随即陷入深思之中。
良久后,长笑一声惊叹道:“水浒水浒,果然贴切!而且用词简短,言简意赅让人一听就记住了!如此便多谢叶小哥赐名了!”
“哈哈,书名不过是锦上添花,还是得老先生妙笔生花才能引人入胜啊!”叶轩顿时有些心虚,默念罗贯中老先生,别怨我抢了你的功劳呀。
施耐庵没想打,自己本来就是因为文思枯竭,这才出来透透气想找点灵感。
没想到先是在叶轩这个街头小贩手上,吃到了心心念念的臭豆腐,而且还得到了一个贴切的书名,顿时对叶轩大为期待起来。
忍不住便与叶轩攀谈起写作的事情,各种手法、寓意、选材等等无所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