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什么叫法制社会
“至于阁下所说的,培养一个官员长则需要数十年时间,这一点更是无稽之谈。数十年的官场生涯,能带给他们的只是浑身官僚气,与少数官场经验,也就是所谓的为官之道、让他们油滑、奸诈、懂得站队结党营私!”
叶轩不知不觉说上头,侃侃而谈道:“时间并不会让他们更加的爱护百姓,懂得如何更好地为朝廷效忠、为百姓造福,所增加的不过是他们旧处高位而与日俱增的优越感,他们当官越久、就越是脱离百姓、越是不记得人间疾苦!”
“其这种当了大半辈子的官员相比,倒不如那些初出茅庐满腔热血的青年官员更能为国家社稷着想!”
白面书生气急败坏,支吾半晌道:“简直是胡说八道,照你这么说只要当官久了就一定会变得油滑奸诈,忘记初心不会造福百姓,那朝堂之上的滚滚诸公岂不是十有八九都可以致仕了!”
毛骧如今也已经四十多了,围观二十余年,闻言瞟了眼朱元璋的面色,小声辩驳道:
“叶小哥此言有些绝对了吧?朝堂诸公如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股肱之臣,年纪大的六七十岁、年纪小的叶五十好几了。可他们绝对是心怀天下社稷,忧国忧民之臣。”
白面书生见有人出言反驳,也不管是不是支持自己的,先叫了一声好,随即挑衅道:“这位老兄说得对,跟谁皇上开疆拓土的这几位哪一个不是闻名于世的贤臣能士,难道他们也是不懂民间疾苦、不懂造福百姓的官僚吗?”
叶轩无奈,我跟你聊整体情况,你给我举个例。
无奈摇头,道:“诸如刘伯温等皆是跟随皇上起于微末,初心便是推翻暴元、造福百姓,能够数十年如一日恪守初心有何奇怪?”
“只是这天下有如洪武爷一般为生民立命者,自然也有只是为了名利踏足官场者,而且我敢说这一类人占绝大多数!
这位客人你也是个士子,你敢说你寒窗苦读十余载,不为名不为利,单纯只是为了造福百姓,甘于清贫吗?”
白面书生闻言一滞,要说读书只是为了造福百姓,未免虚假了一些。可要是直言是为了名利却又有违圣人教诲过于直白。
一时间,不知如何措辞。
叶轩也不为难他,反而主动递了个台阶道:“或许阁下如今还是抱着一颗拳拳之心,或有一些入仕为官光耀门楣的想法,却也是人之常情。”
“可要是时间长了,你看着身边的同僚一个个升官发财、吃香的喝辣的,甚至还有人拉拢你,把银子塞进你手里,你会一生抱定初心不腐化吗?”
“或许一年两年,你可以谨守本心不为所动,但十年二十年呢?你看别人吃好的穿好的,小妾去了一个又一个,会不动心吗?”
白面书生一张脸越听越红,因为他仔细想了一下,要是自己真的高中为官,身边的人都像叶轩说的那样来引诱他,时间长了真的很难保证不动心。
“所以这便是我说的,当官时间越长,便反而还不如初出茅庐的青年官员那般,有着一腔热血懂得造福社稷了。”叶轩寻思着说的差不多了,足够在朱元璋面前撇清自己跟这几个读书人的立场。
于是便不再多说,只是默默的推着车子走远了一些。
白面书生也不纠缠,只是陷入了对于未来的迷茫。
他自问虽然出身小康之家,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的朱门,对于百姓的疾苦还是能够看在眼里的,也一直希望高中之后,能为百姓做点实事,不说名留青史,至少也能够问心无愧。
但是今天听了叶轩的这番话,让他开始不禁担忧起来。
自己要是做了官,真的能恪守本心,做到一辈子为百姓造福吗?
叶轩不知道,自己只是为了在杀神面前撇清立场的一番话,居然让一个年轻士子对自己的本心发出了灵魂拷问。
不过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因为朱元璋正站在他面前,似笑非笑地问道:“那依照也小哥所说,只要是做官做的久了自然而然便会忘记初心,那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叶轩故作茫然,道:“啊,我只不过是个街头小贩,哪里懂得怎么做才好?而且洪武爷英明神武,这是他该操心的事情。”
倒不是叶轩卖乖,而是觉得自己的“人设”,不应该对朝堂官场的事情,有太多不该有的见解和评价。
不过朱元璋却是误会了,朝身后的毛骧伸出手去,接过一锭银子放在叶轩面前。
“叶小哥是怕耽误了生意吧?这锭银子便算是补偿,你也知道本官在五军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