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辞官
奉天殿,早朝。
“怎么好端端的要辞官,不准!”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面色不愉的看向殿中的刘伯温。
殿中百官也是纷纷开口全说起来,尤其是浙东一系的文臣,尤其激动。
一直以来,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集团,就对他们这些后来的浙东文臣看不顺眼,千方百计的排挤打压。
要不是因为有个刘伯温在前面顶着,说不定这些大明朝廷的后起之秀会被打压成什么样,所以刘伯温对于他们的作用尤其重要。
“刘大人乃我大明股肱之臣,岂可轻言辞官?”
“如今正是我大明百废待兴之时,万万不可没了诚意伯啊!”
“刘大人,您不能走啊!”
然而百官只顾着劝说刘伯温不要辞官,却是没有人注意到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
然而面对众人的劝说,刘伯温却是丝毫不为所动。
只是朝着百官拱手行礼道:“诸位同僚无需再劝,其实本官早就想归隐田园,享那天然之乐了,还请陛下成全。”
朱元璋叹了口气,幽幽道:“怎么忽然间就要辞官呢?伯温乃朕之子房,江山社稷还要倚靠你,你怎么就要辞官呢!可是在朝中遇到了什么不顺遂的事情?”
朱元璋说着,目光朝着一侧的淮西勋贵瞟了一眼。
为首的李善长等人顿时心中骂娘,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你看我们干什么。
不过对于刘伯温忽然辞官,李善长等人虽然同样惊讶,但心中却是狂喜不已。
浙东派系因为仗着有刘伯温支持,一直跟淮西一系过不去。
尤其是刘伯温带领的御史台,手底下那帮御史隔三岔五的就要弹劾自己这些人。
虽然伤不了根本,但总归恶心人不是。
刘伯温微笑道:“其实老臣早就想要告老归乡了,只是诸多顾虑一直未能成行。可是昨日吃了那顿忆苦思甜饭,老臣忽然想开了,这人世间的至味不过是一碗清欢罢了!”
“只要吃饱喝足、平安喜乐便已经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求陛下成全老臣。”
包括朱元璋在内,百官闻言都是难以置信的互相对视一眼。
没想到只是因为吃了一顿“忆苦思甜”,竟然就让大明的开国功臣、御史中丞领悟了人生至理,甚至还为此辞官不做?
擦!
百官们纷纷怀疑人生起来,明明大家吃得都是一样的东西,为什么刘伯温吃了就想辞官呢!
不过人群中个别人倒是眼中露出恍然之色,虽然自己并没有和刘伯温一样想辞官,可也是感触颇多。
要是他们也想刘伯温一样已经立下了不世之功,或许也会想要告老归田、淡薄名利与天地同乐吧。
朱元璋也是诧异不已,虽然每次吃叶小哥的美食,似乎也都会有些莫名的情绪,可是能让自己的御史中丞辞官不做,这时万万没有想到的。
“没想到这一顿饭,居然让朕损失了一员重臣!”朱元璋装模做样的摇头叹息,然而下一刻却是直接同意道:“既然伯温去意已决,朕也不好强留你!”
说罢,朱元璋大手一挥道:“着内帑拨银万两、布帛百匹赏赐,助诚意伯颐养天年!”
“臣,叩谢陛下!”
刘伯温一边叩谢,一边心中庆幸自己辞官的决定果然是对的。
别看朱元璋口口声声说刘伯温是自己的子房,什么股肱重臣不可缺少之类的话,可是挽留的话没说几句就痛快的同意了自己告老归田的奏请。
“看来陛下早就已经嫌我碍事了……”刘伯温低声感叹,“还好那一顿忆苦思甜,让老夫幡然醒悟,否者恐难善终啊!”
历史上的刘伯温本就有心激流勇退,然而最终还是因为一念之差没能及早抽身,导致卷入与李善长等淮西勋贵的政治斗争之中。
甚至于最后到底是病死的,还是被朱元璋亦或胡惟庸毒死的也是众说纷纭。
散朝之后,朱元璋行走在巍峨的宫道之间,忽然开口道:“毛骧,你说朕之前在朝议上是不是有点露骨了?是不是应该再挽留一下?”
毛骧连忙正色道:“中丞自己想要告老归乡颐养天年,陛下只是成全老大人的思乡之情,何来露骨一说?”
朱元璋点点头,赞同道:“说得对,朕只是成全刘伯温罢了,而且朕还赏赐了他那么多金银,足够他当个富家翁颐养天年了。”
“皇上天恩浩荡!”毛骧赶忙附和道。
几句话的功夫,正式宣告了大明开国功臣刘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