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邀约
自己要是对其他的豪门公子这个态度,只怕他们都要高兴疯了,还不立即巴巴的贴上来。
不过一想到叶轩的那副绝对,徐妙锦又释然起来,如此文采风流之人,自然是要与众不同些的。
然而叶轩不接话,翠儿又被自己呵斥过,此时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也不出言解围,气氛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徐妙锦忽然灵机一动,说道:“公子那日在夫子庙前一句‘烟锁池塘柳’可称绝对,最难得的是公子竟然还对出来了,堪称我应天府年轻士子中的第一人!”
叶轩丝毫没有心虚的坦然受之,轻笑道:“不过是些供人消遣的小道,哪里比得上经史大道,姑娘谬赞了!”
徐妙锦捂嘴轻笑,说道:“这倒也未必,如今天下正是河清海晏之时,士林风气最是追捧此小道,且能写出此等绝对可见公子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又何必如此自谦呢!”
叶轩摆摆手没有接话,几句话聊下来始终不知道对反的来意,而且徐妙锦身份高贵,自己又不好得罪只能陪着小心。
然而叶轩这模样落在徐妙锦眼里,却正是谦谦君子的表现。
明明才高八斗,却不因此儿恃才傲物,不想儒林中一些明明才学平庸却总是做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整日怨天尤人惹人厌烦。
徐妙锦看向叶轩的目光欣赏之意更浓,而且现下近距离对坐,没有当日国公府后门那些闲人干扰,徐妙锦得以细细的打量叶轩。
见叶轩清新俊逸、风度翩翩,心中那丝欢喜更甚了。
沉默片刻后,徐妙锦再次说道:“以公子的才华整日与庖厨相伴委实可惜,正好我几个哥哥邀了国子监的同窗小聚,公子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同来交流一番诗文学问。”
叶轩摆摆手,毫不犹豫的拒绝道:“草民不过是一介布衣,岂敢跟国子监的高才坐而论道!不不不,姑娘好意心领了。”
徐妙锦捂嘴轻笑,就连翠儿也是面色怪异的笑了起来。
叶轩顿时蒙圈了,不明白徐妙锦笑什么。
小了一会儿之后,徐妙锦说道:“公子不必自谦,我那几个大哥并同窗都是国子监的官生、荫监,都是些才学平庸之辈却整日自自诩满腹经纶,若能得公子折节相交是他们的荣幸!”
叶轩顿时恍然,国子监虽然是明初的最高学府,但里面的监生却也是良莠不齐。
有官生、民生、荫监、例监等说法,所谓官生便是官员的子弟,有皇帝特许入学无需考试,而荫监也差不多,生源主要是功臣子弟。
徐达乃大明的开国功臣,位列六公之一,他的几个儿子自然是顺理成章地入国子监读书了。
至于是不是真的去读书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还是为了混个读书人的身份,将来入朝为官不至于被那些腐儒指指点点。
而这些官宦子弟自然明白这里面的道道,虽是监生却不大读书,说白了就是去镀金的,能有多少真才实学?
不过明初的国子监,相较于中后期彻底沦为摆设和各部实习生培训基地的时期还是要好许多,这些官宦子弟不管愿不愿意,最基本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还是要通读一遍的。
而明初的官员和功臣大多出身草根,对于子女的教育水准要求大多不高,有些要求低的甚至只要子女能识文断字就足够了。
这就导致这些官生荫监读了几遍四书五经,便觉得自己满腹才学才高八斗了,常常眼高于顶。
然而叶轩仍然不为所动,没有被徐妙锦的吹捧忽悠到,自己一个市井小民没事去跟那些衙内打什么交道。
也许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时晋身上流社会、攀附权贵的捷径,可是叶轩两世为人叶深刻的明白,这些权二代那是好相处的,其中跋扈嚣张、性格古怪爆裂者不在少数,有时候被整死了都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了他们。
不过叶轩不好直言,只能敷衍道:“既然能入国子监总是有些学问的,草民见识浅薄与令兄坐而论道总是自惭形秽的。”
见叶轩不愿,徐妙锦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她还打算在聚会上跟叶轩多接触接触,好深入了解一下叶轩的为人品性,总不至于等以后成婚了才发现,对方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渣渣。
一边的翠儿本就是个话痨的性子,憋了半天又见主子不快当即在桌底下拉了拉徐妙锦的衣袖,等徐妙锦看过来,翠儿当即凑上去,在徐妙锦耳边低声说道:
“小姐,你是想找机会和这位叶公子多相处吧?”
被翠儿一语道破心思,徐妙锦顿时霞飞双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