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说好退圈,你登顶文娱之王? > 第173章 斗诗?

第173章 斗诗?

此时数双老眼睛死死盯在这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口中不自觉喃喃自语,个个表情呆若木鸡。

他们作为堂堂魔都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对于《史记》研究年限最少的也有十几年,自然是明白江东子弟这句话的含金量。

前面半句说的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家虽然身残,但却与世俗不同流合污,不当庸官,而是凭良心写作。

有感于自己不幸的遭遇,化屈辱为力量,为那些优秀的人物立传,让他们千秋不朽。

几人其实内心对于这句“虽背《春秋》之义”颇有微词,这个“蹭热度”的家伙竟然认为太史公著《史记》立意违背《春秋》大义?

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最后两句却又赞美《史记》是空前绝后的史诗作品,可以媲美屈原的《离骚》。

将太史公与写出《离骚》的屈大夫相比?

细细品味一番后,几人瞬间心头大震,明白其中真意。

史载屈原“视怀王为左徒”,“左徒”者,或曰“史官”,或曰“巫官”,或曰“外交官”,或曰“行政高官”,但无论做的什么官,都是任由怀王摆弄的臣子,本质上是“主上所戏弄”之人。

后来屈原被谗放逐,怀石投江,更是与司马迁遭受的磨难和屈辱相似。

屈原为抒愤懑,遣牢骚,遂作《离骚》,所谓“离骚”,即牢骚、愁思。

甚至就连司马迁自己也对屈原的遭遇也是深有所感,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写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可见两人心境心境是相通的,也都是“寄心楮墨”,发为千古雄文,司马迁可谓“汉代的屈原”,《史记》也就是“汉代的《离骚》”,《史记》确不失为“无韵之《离骚》”。

短短几十个字,硬生生让几人站在原地盯着手机耗费半个多小时。

赵颂文招呼大家坐下后,感叹道:“枉我们研究了半辈子《史记》,却不如一个写武侠小说的山……”

他原本想说“写武侠小说的山野之人”,可是一想到自己这几位所谓的“教授、专家”,不论是学识格局都不如人家,只觉得各自脸上火辣辣的疼。

“赵老师,您看此事怎么办?”

赵颂文摇摇头,无奈道:

“随他们去吧,默读师范大学这帮学生和我们一样,多年来一直坐井观天,这次就当教训吧,好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正如几位老师所想,原本一竿子网友和所谓的“正义人士”准备对于周琛的马甲口诛笔伐,哪知忽然看到他的留言后直接惊住了,甚至不少没有节操的路人直接转粉了。

“卧槽,刚才我去问了下我的历史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果老师让我回来给人家跪下。”

“谁特么说江东子弟一个写小说的不懂《史记》的?结果人家一句话直接把《史记》又重新抬到了高度。”

“魔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号称全华国第一,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上了,等着看热闹吧!”

“之前他们黑的有多狠,如今被人家打脸就有多疼。”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谁敢说我江东子弟大佬不懂《史记》?”

“和你说个笑话,魔都师范大学那帮学生认为能写出《马说》的人不懂《史记》,哈哈哈,笑死我了!”

“我要到看看他们这次怎么应对!”

“这个江东子弟太吊了!”

“……”

而关注此事的魔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自诩为历史系的学生,在看到这句话后,他们内心在羞愧之余,也感到痛楚和迷茫。

那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的话,怎么能从一个写武侠小说的家伙嘴里说出来,这严重挫败了他们那颗高傲的自尊心。

也有不少人默默删除了之前讽刺周琛不懂《史记》的留言,选择默默走开,不再搭理此事。

但也有不少聪明的“滚刀肉”选择战斗到底,毕竟这个叫将东子弟的家伙只是对于《史记》有研究,总不至于对于古诗词也有研究吧?

而且还是以乌江亭以及项羽为题材的古诗词。

想通到这里后,不少人内心再次燃起熊熊战斗意志。

“懂《史记》又如何?我们魔都师范大学去乌江亭可不光是为了研究《史记》,还有部分是古诗词社团的学生,他们本来是想以乌江亭或者项羽为题作诗的,哪知被那帮戏子搅黄了。”

“没错,你江东子弟口口声声说作诗在哪里都可以,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