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才是上策。
另外还有“发丘天官”之徒,实为一脉,最为精通风水寻龙之道,摸金之首领为“发丘天官”,此贼携后汉印符,上铸“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寻龙倒斗无所不为,但他们十分看重祖师爷传下来的行规,没有“发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斗”的勾当,所以想对付他们,应当先毁掉发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术不复存在于世,便可一劳永逸,永绝后患。皇上见有这等妙策,当即龙颜喜动,随后朱元璋就下了旨,历大明朝,各地严查“倒斗穴陵”之徒,不过“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的踪迹散布天下,朝廷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直到“永乐”年间才找到机会把“发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毁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岭响马”也屡剿不尽,不过这些举措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盗墓倒斗的勾当确实一度销声匿迹。“若是观山太保在明朝就来过瓶山了,只怕是墓中的东西早就没了吧”一旁有人忍不住发问。观山太保虽然不属于盗墓四派,但归根结底,也是干的倒斗的买卖。“这一脉就是观山太保,我想这具炼制丹药的尸体就是观山太保的”说到这里,陈玉楼面色不太好看。观山太保可以说是盗墓四派的敌人。“这观山太保又是干什么的?跟盗墓有什么关系?”罗老歪疑惑问道。他有些晕了,一会儿盗墓四派,一会儿观山太保,搞得太复杂了。¢w′o,d!e*s¨h^u-c′h¢e.n`g?._c?o?m′“说起观山太保,就不得不提起封氏,“封氏”为地方上极有名望的豪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峡。那峡中地形险恶剥断,藏有无数“悬棺”,封氏先人就曾经在“棺材峡”中盗取过许多“天书异器”,借此发迹,习得了许多失传已久的巫术,进而痴迷“炉火之术”。到了元末明初,传到封王礼这辈,自称“棺山太保”,仗着精通“棺山指迷术”。在各地秘密发掘古冢山陵,实际上封家有得是钱,其辈盗墓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那些藏在墓中的古卷古籍。刘伯温受皇命修皇陵,但当时在朝中已萌生退意,却在修建皇陵之事上,被皇帝逼得脱不开身,想起世上还有这么一伙“棺山太保”,最是精通陵谱和遁甲之术,就把这件“皇差”推到了他们头上,他还算留些情面,只把画卷称做“观山盗骨”。并未明言实际是“棺山盗墓”。洪武皇帝十分满意,御赐封王礼和他的几个弟子纯金腰牌,从此以后称为“观山太保”,留在御前听用,专职为皇家建造陵墓。”“至于观山太保为什么与盗墓四派有关,那还是源于观山太保在大明皇帝面前的进言。毁摸金符和发丘印断绝发丘摸金传承,又镇压卸岭群盗,以保大明皇陵不被盗。发丘印被毁,以及最后摸金符只剩三枚,都是观山太保造成的”对于这一单,林洛还是十分清楚的。缘由还是因为洪武帝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百年之后会如同之前历朝历代皇帝一般被人盗墓,所以咨询封王礼该如何处置。于是乎,这家伙就进言说以为民间倒斗之辈,真有手段能盗发皇陵的并非仅有“发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岭”,“搬山道人”擅长生克制化之术,行踪隐秘难寻,许多年来很少与外人相通,但他们所做只为求取“丹珠”,只要皇陵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搬山道人就绝不会打盗发皇陵的主意,倒是不足为虑;而卸岭群盗多为“响马贼”,其辈忽聚忽散,专一的要挖山陵巨冢,最难防范,又常有谋反之意,只有派大队官军加以剿灭,彻底斩草除根,使这个山头的香火断绝才是上策。另外还有“发丘天官”之徒,实为一脉,最为精通风水寻龙之道,摸金之首领为“发丘天官”,此贼携后汉印符,上铸“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寻龙倒斗无所不为,但他们十分看重祖师爷传下来的行规,没有“发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斗”的勾当,所以想对付他们,应当先毁掉发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术不复存在于世,便可一劳永逸,永绝后患。皇上见有这等妙策,当即龙颜喜动,随后朱元璋就下了旨,历大明朝,各地严查“倒斗穴陵”之徒,不过“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的踪迹散布天下,朝廷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直到“永乐”年间才找到机会把“发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毁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岭响马”也屡剿不尽,不过这些举措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盗墓倒斗的勾当确实一度销声匿迹。“若是观山太保在明朝就来过瓶山了,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