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酸楚,也产生了妒嫉心理。一个皇帝不如一个买办,粪土当年万户侯了,还真不如回家卖红薯呢?
斗不过洋人,就拿国人开涮。李鸿章也是如此心态,失去了英雄用武之地,也是有未尽事宜的缺憾,与慈禧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认为不能这么轻松地就了事,必须树立皇权之威,来一个软硬兼施,找个担责之人。
于是命人拟旨,由李莲英执笔。
起草上谕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漕运总督甄鸿儒,护堤不力,监管不到位,致使洪堤崩裂,淹没里下河,生灵涂炭,引发饥民流窜,恣忧京城,大有反叛之迹象,负有渎职之罪。
为整肃纲常,治严法度,以儆效尤,特定:一甄鸿儒由五品降为九品,冠带闲住于总督事宜,以观后效。若善后事宜不力,则削籍褫夺,削职为民。
二其它漕运官员一律降一级。三是派朝廷钦差大臣协助赈灾。希精诚团结,共赴罹难。钦此!光绪年月日。
本来要斩甄鸿儒的头的,这还了得,怎能不动用关系,那是倾其所有,都是璞老爷求了姑爷李莲英的功劳。
慈禧逃难,全由李莲英悉心照料,才有存身之地,苟且偷生,所以心存感激,不看僧面看佛面了,才留有小命。
但慈禧也怕临阵斩将是大忌,惹恼饥民成反贼,新的主儿压不了阵脚,官逼民反,有了更大的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