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总有人会在各种时候,经历各式各样的心碎。
为爱、为钱、既为爱也为钱。
当然,观南从未经历过这些。
在迈过人生的大槛后,他顺遂的人生足以让幸运女神眼红。
毕竟除了要思考下部电影拍什么外,他不需要担心任何事。
上帝在为他打开一扇门的同时,还将房顶一起挑开。
过度的幸运让里昂嫉妒,过强的能力让里昂敬佩。
导演靠天赋吃饭,而他家BOSS肯定跟上帝一个饭桌。
至少在认识BOSS前,他从未想过有导演拍片能这么简单。
搞剧本、搞拍摄、搞后期,丢到院线上映。
至于影评、票房还有其他玩意……无须担心,一切交给时间即可。
就拿《黑客帝国》举例,由于同期竞争对手强大,院线投入大量资源,包括里昂在内的数据成员们几乎绝望,已经认定哪怕影评不错,票房也会一扑再扑。
然后,第一天平平无奇的票房,直接在第二天爆炸,发酵到第五天已经将最大竞争对手逼退。
就问还有谁?
还有谁?!
跟别的老板要担心,成绩不好被老板痛批;跟自家BOSS则要担心,成绩太好显得他们这群下属太废物。
这一刻,他终于能理解金秘书了。
哪怕每日跟在BOSS脑后,由于BOSS自制力超强,又几乎不怎么搞事,随行秘书沦为存在感极低的摆件。
为了摆脱“废物”的称号,不跟金秘书般沦为“挂件”,里昂对《黑客帝国》后续的宣传着实用心。
首先,发酵影评。
请出老熟人,北美相当有名的毒蛇评论家,史蒂文·科恩。
【我对观很熟悉,在他第一次参与戛纳的时候,我万万想不到有朝一日会看到拍出《黑客帝国》,一部几乎可以成为三幕式结构模板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观既发挥他那惊奇到不可思议的脑洞,糅杂东方哲学、功夫以及经典的‘缸中之脑’,披上令影迷朋友们肾上激素飙升的外壳,带来一部精彩无比的电影。
不得不承认,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第一次观看,我无法去尽情思考和分析观的意图,完全被他大胆又肆意的故事所转服。
在不确定观的下部电影是否会在北美上映的情况下,这或许会是唯一能在大荧幕上尽情观赏的好电影。】
以及新朋友,麦克阿瑟.克里斯蒂安。
【说实话,作为非专业影评人,我一贯看不懂文艺片电影,对于观南这部近几年文艺片业内的大拿也毫不了解。
于是,在写下这篇影评之前,特别跑去找我的朋友求教。提前声明,对方是观的忠实粉丝,曾飞往东京和威尼斯,只为在大屏幕上欣赏观的新电影。
在他的口中,观是位很神奇的导演,他可以拍文艺片,也可以玩转商业片,搞得定幽默情节,也能虐心到死。
你们知道的,当你听到朋友狂吹某个导演,你会下意识抱着高要求去看待,那甚至是种挑刺的目光,不为了看哪里好,只为了找出哪里不够好。
然而,没有!!我完全被观折服了。
《黑客帝国》好看,尼奥巨帅,功夫巨酷。
等我走出电影院,我贫瘠的语言只能组织出——我要再看一遍。
以及,在哪里可以买到尼奥同款风衣和墨镜?】
类似的影评在北美数不胜数。
当然也有评判声,说夹杂私货严重、有过度的政治倾向,还有演员种类过于单一,黑人没有在其中出境,黄种人出境次数太多。
总之,人想要挑毛病,什么离谱的说辞都会出现。
但这种外界的非议并不能影响《黑客帝国》的爆火。
上映第六天,影院多给了5%的屏幕数,当日票房飙升到大盘第三。
上映第六天,影片多给&%的屏幕数,当然票房飙升到大盘第二。
等屏幕数量站到本期第一位的时候,《黑客帝国》也霸占票房榜单,并持续了整整一周。
等到上映第15天,这个本该票房大幅度衰弱的时期,才在原本票房的基础上,略略往下退了一成,依旧保持着、榜首的倨傲地位。
报社简直要疯了。
他们跟初识《我不是药神》疯狂吸金能力的国人情况差不多。
每一日更新票房都在挑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黑客帝国》霸榜第10天的时候,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