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为了彰显出爱才之心,将他身边最近提拔起来的近臣,全都给带上,足足有百余人之多。
其中又以黄子澄、杨士奇、杨薄、夏原吉、解缙、黄淮、胡广、金幼孜、胡俨、吕震、候泰、王钝、黄福、李志刚等人为要。
现如今御史们也是有许多人和少帝关系密切。
尤其都御史曹铭,更是对少帝无事不奏,无话不谈。
在如今太上皇隐隐有出山之势的情况下还这般行为,难免是有着‘脚踏两只船’的意味。
老朱那日一次撸掉大半个朝堂的官员,又亲自安排了新的人事任命。
搞的朱允炆势力大为缩水,如今六部、五军都督府和都察院等等部门,他都没什么跟脚了。
故而在用人上,也是格外的谨慎,较为注重那些亲近的优先提拔。
就怕选了个倾向于老朱的家伙,不单单白忙一场,还可能会泄密,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在这样的严格筛选下,此刻能够跟随朱允炆一起混的,自然可算是他的心腹了。
待得朱允炆空降到徐霖等人面前,众京营败兵原本还有些狂躁,局面似乎随时有着失控的风险,但当注意到朱允炆之后,这种狂躁立即消失的了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霖注意到如此隆重的大场面,还以为冲撞了少帝。
吓得不轻,当即单膝跪地,各种的诚惶诚恐!
丁靖、陈国、石屹、胡虎、葛彪、吴栋梁与数十个犄角六卫的官兵,全都是单膝跪地。
众人摸不透少帝此行的目的,都是惊慌的不得了。
朱允炆脸上布满着仁慈笑意,弯了弯腰,柔声细语道:“各位将军不必多礼。”
“尔等苦苦鏖战,终究是抵不过女兵的阴谋诡计。”
“以至于败亡,实属情有可原,无需介怀,朕绝不会追究的。”
众人这才知道少帝是来安慰他们的,心里头悬着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在了地上。
很多人看向朱允炆,虎目深处都是布满着感动。
毕竟这要是太上皇处置这事,多半是要先怒骂一番,然后军法处置!
至于说官位还能否保得住?
这多半要看老朱心情了!
再看看人家少帝,简直就是仁慈之君的化身啊!
徐霖也是定了定神,万没有料到,吃了败仗反而还能被安慰。
简直是有股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的惊喜之感。
但他毕竟是聪明人,虽说少帝并未责备,但他还是叹息着流露出懊悔神色。
“败军之将,岂敢劳陛下这般宽慰!”
徐霖躬身行礼叹道:“末将终究是无能,以至于掌握如此军备仍是输了!”
“给明军丢脸了,还请陛下责罚!”
朱允炆笑着摇了摇脑袋:“朕说过了啊,无需介怀,这事就算了吧。”
他转而朝着黄子澄等人叹道:“这才是我大明真正的俊杰。”
“知耻后勇,朕相信众人未来必能够再创佳绩。”
黄子澄敷衍的笑了笑,并未有什么表示。
而其他文官也都是逢场作戏,显得极为的轻佻。
文官们历来是被武将们敌视的,当然反过来也一样。
基于彼此的这种看不顺眼,似乎永远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要不是如今少帝非要自作主张,恭维这些个大老粗。
文官们相信这辈子,也不会与这群无知武夫有啥交集的。
对于文官们的反应,朱允炆并不在意。
在他看来,将相和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政策,所以他的选择是正确无比的。
尽管现在众人还不太和睦,但只要他作为中间人时常协调,彼此的关系必定会日益融洽的。
目光再度转而落在了徐霖处,温和与之沟通。
“众人落井下石,胡乱议论,实在是令人失望至极。”
朱允炆突然变的有些严厉道:“传朕口谕。”
“任何人不得妄议京营败退下来的将士,违者定治他的罪不可!”
“奴婢遵旨。”太监周恕娘里娘气的应了应,转而是迅速办事去了。
徐霖等人互相对视,全都是极为的惊讶,转而是对朱允炆的好感度倍增。
他们的脸上也终于浮现出些许的满意神色。
看来跟着少帝混,才是真正的有前途啊。
徐霖反应极快,见风使舵的本事,仿佛是与生俱来:“陛下如此体恤属下,怎能不令臣等拼死力,以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