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乡村日暮有人家 > 第3章 明朝的草市

第3章 明朝的草市

卖多一会就回程。

天开把钱袋子打开,数起钱来。一大串钱按一千文小平钱算,可换银子一两(注二),不过平常为了方便使用都是一百文一串。

数了下一共得了四百四十六文小平钱,尚不到半两银子。钱的颜色不一,大小不一,厚薄不一,新旧不一。当二钱都没有,更何况当五当十。当下一百枚一串地用细麻线串了起来。

又卖了几笔,眼看时辰到了申牌时分,三人看了还有小半箩大约十七八斤或红或绿或带伤的果子,想着自己拿回去晒了放着泡水喝或者做杨梅干、杨梅酒也不错,回去还要将近一个时辰,才收拾回程。

酉时中刻三人看到高坡上的三棵古老的叽里咕树(活木老,即木荷),加快脚步,进入北门。三人都急着去茅屎(即茅厕)解内急。为了不使肥水流入外人田,三人轮流使用自家的茅坑。

过后天开又挨家挨户送了些杨梅才回家。一到家,喝了水,把钱袋子里的钱放进装钱的小篓子里。还没歇口气,就去稻草垛上拿了把草回来准备编草兜。明天自然还要摘果子到午田市,那里有个午田铺,村子也有几十户人家,卡在去永明广西的官道上,总之这段时间肯定是不得闲的。

好在秧已经插完,现在的秧苗也不需要太多水,家里留下一个男人照管就够了。冬麦本来就种得不多,现已收完,老婆子一个人就可以收尾。因三四月里多雨,小麦长得并不太好,那天二儿子割回来的他也看了,黑色穗和麦粒可不少,少不得要花时间挑的。

菜籽呢,都早已割完了晒着,一个人慢慢捶着也可将籽打出来。至于锄地、拔草这些都是轻活,不碍事。

张氏还在小屋子里织布。原来因为房子灶台挨着堂屋,又没有隔断,担心烧火的灰落在布上,所以织布是在斜对面的那座小房子里进行的。

那里还是养蚕的场所。春蚕早已下树,连丝都缫完了,只是比较少还没有织。若是养蚕时,则不得不搬回屋里来,织布声会妨碍蚕虫进食和休息。

黄氏热了高粱米团子,切了块肉拌蒜苗酸豆角炒了,洗了一碗剩下的杨梅,再加上热了的冷稀饭,便是这一家的夜饭。

剩下的肉她洗了切成片,用盐酱腌了。从罐子里舀了点米粉,碾了点花椒姜蒜,混在一起,沾在腌好的肉上。又取了个大的竹罩子,上面铺点稻草,把肉整齐地码上,在热灰上加了点油茶壳,就着热气,慢慢地熏夫子肉。昨天的那半只野兔也一起放在上面熏。

两个儿子照旧编草兜,其间禹寿建议不如直接去街上(即州城),那里住的人多,买的人自然多,比午田市说不定要好,价也会高点,更何况还可把已晾干的药材、皮子,织好的布匹,一起拿去卖了。

天开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只是到街上要一个时辰的样子,所以明天自然要早起的。张氏看天黑了才停了织布,锁了小房门,回来吃饭。

饭后,张氏洗了碗,跟黄氏两人靠着灶火的余光绩麻。天开说起今天的进项,也说明天要去街上,要提前把带的东西装好。

黄氏也说眼看蚕就要出了(指夏蚕),桑树也要上肥刮蟥,就叫尧寿在家里做这些。牛也要看紧了,不能再被老大家牵走。到时可以多养点蚕,也可织几匹绢多得点钱,明天若是看到好又便宜的松江布,钱够就买几匹。天开应了。

他带了两个儿子上楼,把这几个月积的皮张、草药、山货用钩子吊下来。张氏也包了三匹麻布,一起放在桌子上。天开看一架独轮车装不下,叫禹寿去邻居家里借辆来。

禹寿去后,天开拉来车子,跟张氏一起把货放到箩筐里,再放到车上,用麻绳扎紧。诸事做完,他才走到里间,拿出一本自订的书来,正好禹寿把车推到门口,便叫儿子记个数。

禹寿从灶灰里找了块黑火炭,吹干净又在地上磨细,才在本子上记下今天所卖杨梅五百多文。上面记的是之前的各种货卖工食钱记录明细。最近的便是在八步建房子的工食银一天四分,共四钱银子。天开拿了一钱多银子,挑了一石米回来。

记完,天开便催儿子们去守树,顺便把车子箩筐油纸竹竿长矛弓箭雨伞诸工具一起带去。儿子们顺从地点燃没燃完的松明火把,推着车子出发了。张氏嘱咐小儿子看书不要太晚,才转头去做荞麦粑粑。

二十八日五更鼓刚过,天开就起身,系了砍刀。张氏点了火把,开了门,把清水舀出来倒在一个桶里,再把水缸洗了,挑起水桶跟天开一起走出门。但天开担心张氏摔倒,不放心,后来还是护送她挑水回来才出去。

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