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乡村日暮有人家 > 第200章 北京的冬天

第200章 北京的冬天

果然,入冬之物尚未完全备好,十月朝才刚过呢,天气便突然间变冷了。

一大早的五更天,院子里的樱桃树早已落光了叶子的枝上竟然有了冰凌,枣树上留有几枚干枣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院中储着水的太平缸虽然盖着木盖子,但缸与盖子之间冻硬了,竟然取不下来,也不知那些大户人家是如何大冬天保持太平缸中的水不结冰的。

从尚暖的屋里一出来,呼的气都带着冰晶,每吸一口如同吸入冰块,冷得心肺生疼,简直是冻指裂肤。

倩倩一扭身赶紧进屋来,却觉得冷空气似乎如影随形。

恍然间一摸门帘,原来还是春秋间用的双层夹门帘,还未安上冬天用的纳棉门帘。

忙了几个月竟然把这事给忘记了。

没奈何,只能这几日内加急做好。

现在皇帝已不大上朝了,何济源他们能参加的朝会也不过是在皇极殿丹墀上行礼磕头而已。

上衙时间早已不同于张居正主政时,稍晚也没什么事。

待何济源和孩子们陆续出门后,倩倩就带人拆门帘,弹棉花,竖小木杆扯线做薄棉坯,再将棉坯用大针粗线缝在夹门帘里,中间和贴地都加上细木条。

几个人一天时间做成了四幅,先在主屋和几间孩子住的房门上挂好挡风。

同时,因为天气变冷,炕也要铺垫烧暖。

于是炕面上先换上厚厚一层荞麦壳后再铺上苇席,然后铺上新买的厚白羊毛毡和红毛毡,再是棉被垫被,最后铺上厚布床单,整个炕就又暖又软,孩子们想来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到下午天刚蒙蒙黑时就开始烧炕。

这炕也不知是怎么垒的,她们把燃着的木炭铲进炕洞,放上几块煤饼,才烧了没多久,炕面竟然就暖了。看来煤还不能放多了,不然烫得慌。

待到睡觉时,那几个小点的皮猴子便在炕上翻来滚去,或翻跟头或相互打拳,吵得不亦乐乎,就是不舍得钻被窝入睡。

最后倩倩手起掌落,在每个孩子的屁股上留下两个红印子才消停了点。

但是老二良方还是有问题:“娘亲要陪崽崽睡。”

“自己跟哥哥睡。”倩倩断然拒绝,抱起良安走了。良安却不乐意了,频频回头,要跟哥哥们在暖床上玩。

“我们那里也有暖炕,比这里的都暖。”许是为了应和,她肚子里的那个也动了起来。

“真的是一起疯,”她进来跟坐在炕边看书的何济源说,“大的闹,连还没出生的也凑热闹。”小女儿已然盖着棉被睡着了。

“没出生的怎么闹了?”何济源好笑。

“在肚子里折腾呢,你看……”,她拿起男人的手放在肚子上,那孩子动得更欢了。

“活泼得很,”何济源放下书,聚精会神地感受了一阵,问,“有没有肚子疼?”

“没得,好得很,能吃能睡的。”

“布就让下人去织吧,络些丝牵经就好了,肚子大了不方便,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晓得,这也不是第一个,都好多个了,这点还会不晓得?”

何济源笑笑,帮她卸下?髻和卧兔儿,两人歇下不提。

这时北京的冬天没什么新鲜菜蔬吃,官菜园的洞子货,像赤根绿头的嫩菠菜,黄澄澄、白生生的韭黄,自然是买不起的。

因院中没有地窖,也不能一次买多的白菜、萝菔,没地方放,而且屋内的这两种东西放久了,变蔫变干不说,白菜会长出菜薹,萝菔长出缨子,变得空心,也不是没有的事。

但干菜咸菜吃久了,别说小孩子受不了,大人都会牙齿出血。

特别是对她这个南人而言,冬日里没蔬食简直太难受,光一个便秘就害人。

于是她和何济源想了一些办法。头一个是利用屋里烧炕烧炭比外面冰天雪地暖,种蒜苗,种在水盆里,嫩泱泱、绿馥馥的,于冬日单调的屋子里足可一观。

再就是炒菜剩下的红白萝卜头,养在水盆里,受暖后长出绿色的缨子来。

还有便是试着发豆芽。将豆子用温水泡发好后撒在淘净的粗砂粒上,盖上粗布,撒温水以保持湿润,放在火炕洞旁边,过了几天竟然长了芽菜出来。

于是黄豆芽、黑豆芽、绿豆芽、豌豆芽轮番长出,解了家中青菜的燃眉之急。

虽然在市上也能买到豆芽菜,按倩倩的惯常做法是能省一文是一文。

她听说洞子里还能在隆冬时节长出顶花带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